六朝陵墓今安在,只有诗仙月下坟
| 诗句 | 读音 | 
|---|---|
| 只有诗仙月下坟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zhī|zhǐyǒu|yòushīyuè xiàfén  | 
| 六朝陵墓今安在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liù cháolíng mùjīnān zài  | 
六朝陵墓今安在,只有诗仙月下坟释义
【只】《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說文》語已詞也。《詩·鄘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左傳·襄二十七年》諸侯歸晉之德只。又《詩·王風》其樂只且。《箋》言其自樂此而已。又《小雅》樂只君子。《箋》只之言是也。又姓。《正字通》明有只好仁。又《廣韻》《集韻》章移切《韻會》支移切,音支。《廣韻》專辭。又《五音集韻》之日切,音質。本之爾切,無質音,今讀若質,俗音新增。又《韻會小補》章忍切,音軫,引集韻云:只通作軹,莊子大宗師,而奚來爲軹。○按《集韻》軹註,無只通作軹之明文,雖字義相同,實非一字,《韻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月下】月光之下。南朝梁武帝《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前蜀韦庄《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宋文同《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元刘因《采石图》诗:“平生曾有金陵梦,似记扁舟月下归。”清阮大鋮《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2.指月下老人。明陈汝元《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月下老人”。
【坟】〔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汾。《說文》墓也。《禮·檀弓》古者墓而不墳。《註》土之高者曰墳。《衡山志》楚靈王之世,衡山崩,而祝融之墳壞,中有營丘九頭圖。《張衡·思賦》賭有黎之圮墳。《註》有黎,祝融也。又水涯曰墳,大防也,所以扞水。《詩傳》辛受無道,商人慕文王而歸之,賦汝墳。又《白虎通》三墳,分也。論三才之分,天地人之始也。《孔安國·尚書序》伏犧,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左傳·昭十三年》左史倚相,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又大也。《周禮·秋官》司烜氏共墳燭。又與羵同。
【六朝】三国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建都建康(吴名建业,今南京市),史称为六朝。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之六九:“祗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宋史·张守传》:“建康自六朝为帝王都。”清黄遵宪《元武湖歌和龙松岑》:“莽莽六朝兴废事,珠楼綺阁未渠央。”2.指魏、晋、后魏、北齐、北周和隋。这些朝代皆建都北方,称为北朝六朝。三国至隋统一前后三百馀年的历史时期亦统称为“六朝”,如:六朝建筑、六朝书法,皆兼举南北六朝而言。典
【陵墓】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汉张衡《西京赋》:“若歷世而长存,何遽营乎陵墓。”三国魏曹植《责躬》诗:“逝慙陵墓,存愧闕庭。”明郎瑛《七修类稿·义理二·葬》:“胡人之葬,务平实其地,望之则曰陵墓在焉。”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一:“乾州武则天陵墓,遇客题诗訕笑者,必有风雷之异。”李瑛《一月的哀思·三》诗:“敬爱的周总理呀,你没有陵墓,没有碑文,你的名字却镌刻在亿万人心里。”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安在】1.健在,平安无事。2.何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周公吐哺待贤,今又安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