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筇枝膝上横,中庭岸帻听鼍更
诗句 | 读音 |
---|---|
六尺筇枝膝上横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liù|lùchǐ|chěqióng zhīxīshàng|shǎnghéng|hèng |
中庭岸帻听鼍更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zhōng tíngàn zétīngtuó gēng |
六尺筇枝膝上横,中庭岸帻听鼍更释义
【六】《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音陸。《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玉篇》數也。《增韻》三兩爲六,老隂數也。又國名。《左傳·文五年》楚人滅六。《史記·黥布傳》布者,六人也。《註》索隱曰:地理志,廬江有六縣。蘇林曰:今爲六安也。又叶錄直切,音近力。《前漢·西域敘傳》總統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貢,各以其職。
【尺】《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石切,音赤。《說文》十寸也。人手郤十分動衇爲寸口,十寸爲尺,規矩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識也。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體爲法。《家語》布指知尺,舒肱知尋。《前漢·律歷志》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一黍爲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蔡邕·獨斷》夏十寸爲尺,殷九寸爲尺,周八寸爲尺。《周禮·司市》疏置丈尺於絹布之肆。又大尺曰施。《管子·地員篇》其施五尺。《註》施音遺,大尺之名。又《小爾雅》五尺謂之墨。《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閒。《註》五尺爲墨,倍墨爲丈。今木工各用五尺以成宮室,其名
【筇枝】筇竹杖。唐张祜《赠僧云栖》诗:“麈尾与筇枝,几年离石坛。”宋陆游《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诗:“百年醉魂吹不醒,飘飘风袖筇枝横。”宋陆游《游西村》诗:“药笈可赊山店酒,筇枝时打野僧门。”参见“筇竹杖”。
【膝】《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七切,音悉。《說文》脛頭卪也。本作厀。《徐曰》今俗作膝。膝,人之節也。《釋名》膝,伸也,可屈伸也。《儀禮·旣夕》袂屬,幅長下膝。又《韻會》楯名。《揚子·方言》矛骹細如鴈脛者,謂之鶴膝。《唐書·王志愔傳》鶴膝犀渠。《左思·吳都賦》家有鶴膝。又齧膝,良馬名。《前漢·王褒傳》駕齧膝。《註》孟康曰:良馬,低頭口至膝也。漢典考證:〔又齒膝,良馬名。《前漢·王褒傳》駕齒膝。〕 謹照原文兩齒字改齧。 考證:〔又齒膝,良馬名。《前漢·王褒傳》駕齒膝。〕 謹照原文兩齒字改齧。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
【横】《唐韻》戸盲切《集韻》《韻會》《正韻》胡盲切,音黌。《說文》闌木也。又《唐韻》縱橫也。東西曰縱,南北曰橫。亦作從橫。《史記·蘇秦傳》合從連衡。《漢書音義》利合爲從,威權相脅爲橫。又《呂覽·離謂篇》失從之意,失橫之事。《註》關東六國爲從,關西爲橫。一曰以六攻一爲從,以一離六爲橫。又《楚辭·招隱》不知橫之與縱。《註》緯曰橫,經曰縱。又星名。《前漢·天文志》王梁之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橫。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橫縣,屬琅邪郡。又學舍也。與黌通。《後漢·鮑德傳》修起橫舍。又姓。《風俗通》韓王子成號橫陽君,其後爲氏。
【中庭】1.古代庙堂前阶下正中部分。为朝会或授爵行礼时臣下站立之处。《管子·中匡》:“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少进中庭,公不与言。”《礼记·檀弓上》:“孔子哭子路於中庭。”陈澔集说:“哭於中庭,於中庭南面而哭也。不於阼阶下者,别於兄弟之丧也。”阼阶、堂前东阶。2.厅堂正中;厅堂之中。《汉书·朱买臣传》:“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謁。”唐李商隐《齐宫词》:“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復印中庭。”《宣和遗事》前集:“红袖调筝於屋侧,青衣演舞於中庭。”3.庭院;庭院之中。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醴泉涌於清室
【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汉孔融《与韦端书》:“閒僻疾动,不得復与足下岸幘广坐,举杯相于,以为邑邑。”《晋书·谢奕传》:“岸幘笑咏,无异常日。”唐白居易《喜与杨六侍御同宿》诗:“岸幘静当明月夜,匡牀闲卧落花朝。”宋陈与义《岸帻》诗:“岸幘立清晓,山头生薄阴。”郭沫若《颂武汉》诗:“天堑通衢我再来,披襟岸幘嘆雄哉!”
【鼍更】。因鼍夜鸣与更鼓相应,故名。亦指战鼓声。宋韩驹《次韵王给事观殿试唱名》:“我老倦随宫漏水,江南江北听鼉更。”宋陆游《夏夜》诗:“六尺筇枝膝上横,中庭岸幘听鼉更。”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厥后蔡牵往来闽浙,公首荐壮烈伯李公俾为统帅,壮烈成名,牵亦寻灭,鲸浪遂息,鼉更不惊。”参阅《埤雅·释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