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简介

刘基(1311~1375)中国明初大臣,文学家。
字伯温。
浙江青田人。
元至顺间举进士。
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
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 。
他上书陈述时务18策,倍受宠信。
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
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
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
尝谏止建都于凤阳。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大封功臣,封为诚意伯,岁禄240石 。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 ,朱元璋比之为张良。
刘基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
四年,赐归。
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
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
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
后涂节谓其死实为胡惟庸投药所致。
刘基相关资料
早年求学刘基好学敏求,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阅读速度极快,据说“读书能一目十行”。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 详细介绍
据有关文献记载,刘基的先祖是丰沛(今江苏丰县沛县一带)人,后迁往鄜延(今属陕西)。北宋灭亡 ,刘基的七世祖乃南宋初年荣国公、鄜王刘光世“南渡”到临安(今杭州一带)。据周群教授考证,刘光世到江南后,虽也“屡屡迁寓”,“ 但大致不出今浙江境内”。刘光世之子尧仁后迁居丽水竹洲,而刘尧仁之子,也就是刘基的五世祖刘集卜居当时的青田县南田镇武阳村,至此刘集一支就在南田一… 详细介绍
刘基的历史功绩在于能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帮助朱元璋勇敢地担负起统一中国这一伟大任务。他主要干了如下六件大事: (1)帮助国主朱元璋废小明王而自立。朱元璋是郭子兴的部将,子兴死后,小明王韩林儿封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借用龙凤年号,名义上受小明王节制。在攻克南京,据淮河江左地区,下浙江后,朱元璋被手下奉为吴国公,置江南行中书省,… 详细介绍
刘基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主要著作有: 《郁离子》 《覆瓿集》 《写情集》 《犁眉公集》 《春秋明经》 以上均收录于《诚意伯文集》 《卖柑者言》 还有些是后人托名附会的作品: 《百战奇略》 《时务十八策》 后人合编《诚意伯文集》20卷 此外,民间亦有多部与刘伯温有关的小说。当中,有说他经常微服出巡,体察民情。亦有说他很会占卜,常装… 详细介绍
刘基是中国非常特殊的人物,刘基已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符号。 刘基,就是通常所说的刘伯温。 刘伯温在中国民间的人气极旺。民众心目中的刘伯温,是清官的代表,智慧的化身,人民的救星。他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还是个风水大师、高道神仙。 明代杨守陈称赞刘基:“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谓千古之人豪矣!” 明… 详细介绍
刘基的热门古诗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语燕鸣鸠白昼长,黄蜂紫蝶草花香。苍江依旧绕斜阳。
泛水浮萍随处满,舞风轻絮霎时狂。清和院宇麦秋凉。
【感兴】
天弧不解射封狼,战骨从横满路旁。
古戍有狐鸣夜月,高冈无凤集朝阳。
调戈画戟空文物,废井颓垣自雪霜。
漫说汉庭思李牧,未闻郎署遣冯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