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威灵藏瑞检,五龙雷电绕霜都
诗句 | 读音 |
---|---|
六甲威灵藏瑞检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liù jiǎwēi língcáng|zàngruì3 |
五龙雷电绕霜都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十一模 拼音: wǔ lóngléi diànràoshuāngdū|dōu |
六甲威灵藏瑞检,五龙雷电绕霜都释义
【六甲】干地支相配计算时日,其中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故称。《汉书·食货志上》:“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王先谦补注引顾炎武曰:“六甲者,四时六十甲子之类。”又引周寿昌曰:“犹言学数干支也。”《汉书·律历志上》:“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復始。”《南史·隐逸传上·顾欢》:“年六七岁,知推六甲。”宋曾巩《代皇子延安郡王谢皇太后表》:“未闚六甲之书,甫在两髦之岁。”2.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华盖杠旁六星曰六甲,可以分阴阳而配节候。”唐沉佺期《则天
【威灵】1.神灵。《楚辞·九歌·国殇》:“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2.指神灵的威力。唐刘禹锡《君山怀古》诗:“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宋曾巩《薤山谢雨文》:“维神之威灵,大显於此土,泽施大及於斯民。”清李渔《风筝误·遣试》:“呀,把尊神拜仰,威灵庇远方,恕蛮人愚蠢,免降灾殃。”3.谓显赫的声威。《汉书·叙传下》:“柔远能邇,燀耀威灵。”《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自称徐州刺史”裴松之注引《英雄记》:“术凭将军威灵,得以破备。”宋叶适《上殿札子》:“赖陛下威灵远畅,始得以匹敌往来耳。”李大钊《马克思的中
【藏】〔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又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又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又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又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說文》《漢書》通用
【瑞】《唐韻》是僞切《集韻》《韻會》樹僞切《正韻》殊僞切,音倕。《說文》以玉爲信也。《玉篇》信節也。諸侯之珪也。《書·舜典》輯五瑞。《釋文》信也。《周禮·春官》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註》玉,公侯伯子男所執圭璧。又《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註》人執以見曰瑞。瑞,符信也。又《韻會》祥瑞也。天以人君有德符,將錫之以歷年,錫之以五福,先出此,以與之爲信也。《春秋·左傳杜序》麟鳳五靈,王者之嘉瑞也。《唐書·百官志》禮部郎中員外郎掌圖書祥瑞,景星慶云爲大瑞,其名物六十四。白猿赤兔爲上瑞,其名物二十八。蒼鳥赤雁爲中瑞,其名
【检】《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奄切,兼上聲。《說文》書署也。《徐曰》書函之蓋,三刻其上,繩緘之,然後塡以泥,題書其上而印之也。《周禮·地官·司市註》璽節印章,如今斗檢封。又玉檢,以玉爲檢也。《前漢·武帝紀封禪註》金泥玉檢。又書袠之簽曰檢。《後漢·公孫瓚傳》皁囊施檢。《類篇》俗謂之燕尾,又謂之排。又檢制也。《孟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又《爾雅·釋詁》檢,同也。《郭註》模範同等。又檢式也。《淮南子·主術訓》人主立法,先自爲檢式儀表,故令行于天下。又櫽栝謂之檢。《揚子·法言》蠢迪檢押。又檢點,官名。《宋史·
【五龙】1.远古传说中的五个部落首领。《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五龙比翼,人皇九头。”李善注引《春秋命历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祝融氏为火帝,君南岳;五龙氏乘云登仙。”2.古代传说中五个人面龙身的仙人,道教称为五行神。《鬼谷子·本经阴符》:“盛神法五龙。”陶宏景注:“五龙,五行之龙也。”《文选·郭璞〈游仙诗〉》:“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李善注引《遁甲开山图》荣氏解:“五龙,皇后君也,昆弟五人,皆人面而龙身。长曰角龙,木
【雷电】“靁电”。1.打雷和闪电。《书·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电以风。”《后汉书·列女传·许升妻》:“是日疾风暴雨,靁电晦冥。”唐韩愈《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诗:“儿童畏雷电,鱼鳖惊夜光。”郭沫若《蔡文姬》第三幕:“忽然雷电震闪,大雨滂沱。”2.喻天子的雷霆之怒。《周书·尉迟运王轨等传论》:“颜之仪风烈凛然,正辞以明节,崎嶇雷电之下,仅而获济。”3.以雷比刑罚,以电比人之明察,比喻朝廷严明的法律。《易·噬嗑》:“《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勑法。”孔颖达疏:“雷电欲取明罚勑法可畏之义,故连云雷电也。
【绕】《廣韻》而沼切《集韻》《韻會》《正韻》爾紹切,音擾。《說文》纏也。《干祿字書》遶,通繞。又姓。《左傳·文十三年》繞朝贈之策。《註》繞朝,秦大夫。又《集韻》人要切,音蟯。撓,或作繞。
【霜】《唐韻》所莊切《集韻》《韻會》《正韻》師莊切,音驦。《玉篇》露凝也。《釋名》其氣慘毒,物皆喪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隂氣勝,則凝爲霜雪。《易·坤卦》履霜堅冰至。《詩·秦風》白露爲霜。又《字彙補》國名。《西域記》屈霜國。又姓。見《姓苑》。又《正字通》歷年曰霜。《李白詩》陛下之壽三千霜。又《集韻》《類篇》色壯切,音孀。隕霜,殺物也。或作灀。《潘岳·馬汧督誄》馬生爰發,在險彌亮。精貫白日,猛烈秋霜。
【都】〔古文〕《唐韻》當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東徒切,音闍。《廣韻》天子所宮曰都。《周禮·地官·小司徒》四縣爲都。又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又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禮·坊記》制國不過千乗,都城不過百雉。又《正韻》美也,盛也。《詩·鄭風》洵美且都。《前漢·司馬相如傳》車從雍雍,閒雅甚都。又歎美之辭。《書·臯陶謨》臯陶曰都。又《正韻》居也。《東方朔·客難》身都卿相之位。又《廣韻》總也。《曹丕·與吳質書》頃撰遺文,都爲一集。《韓愈·答崔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