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日月未尝蚀,千载源流终自明
诗句 | 读音 |
---|---|
六经日月未尝蚀 | 平仄:仄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liù jīngrì yuèwèi chángshí |
千载源流终自明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qiān zǎiyuán liúzhōngzì míng |
六经日月未尝蚀,千载源流终自明释义
【六经】儒家经典。《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颜师古注:“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汉以来无《乐经》。今文家以为“乐”本无经,皆包含于《诗》、《礼》之中;古文家以为《乐》毁于秦始皇焚书。参见“六艺”。汉
【日月】和月亮。《易·离》:“日月丽乎天,百穀草木丽乎土。”唐韩愈《秋怀诗》之一:“羲和驱日月,疾急不可恃。”丁玲《韦护》第三章:“这是包含海洋和峻山以及日月星辰的一个充满了福乐的大宇宙。”2.一天一月;每天每月。《论语·雍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餘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汉蔡邕《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刼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靖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於道路,仰累陛下。’”王闿运《储玟躬传》:“自道光末载,湖南日月多故。”3.时令;时光
【未尝】未曾,不曾。《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孺人想着外甥女儿,虽然傍着兄嫂居住,未尝许聘人家。”《老残游记》第七回:“我自从掛牌委署斯缺,未尝一夜安眠。”2.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没有。《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唐元稹《崔弘礼郑州刺史》:“勑:朕读《诗》至於《羔裘》、《緇衣》之章,未尝不三復沉吟。”明刘基《季民湖山义塾记》:“今予幸藉先人餘业,以自
【千载】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唐韩愈《歧山下》诗:“自从公旦死,千载閟其光。”清昭槤《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纯皇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源流】1.水的本源和支流。《后汉书·五行志三》“则水不润下”刘昭注引汉郑玄曰:“无故源流竭絶,川泽以涸,是谓不润下。”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彰德府南关外,有大桥,甚宏丽,水清而驶,土人谓之小彰河,源流皆异。”2.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宋王巩《王氏谈录·小篆奇古》:“小篆源流可究,便于施用。”清何琇《樵香小记·毛诗出子夏》:“陆璣《毛诗》疏,末附四家诗源流。”徐迟《火中的凤凰》:“不熟悉我国藏书源流的人,大约只知道常熟
【终】〔古文〕夊《廣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音螽。《說文》絿絲也。又《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書·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詩·大雅》高朗令終。又《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又《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疏》歸其餘,分置于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又《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又《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又《前漢·法志》地方一里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十爲終。又姓。《左傳·定四年
【自明】。《楚辞·九章·惜诵》:“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人或毁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柰其善盗嫂何也!’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汉书·外戚传上·孝武卫皇后》:“卫后立三十八年,遭巫蛊事起,江充为姦,太子惧不能自明,遂与皇后共诛充,发兵,兵败,太子亡走。”三国魏曹操《述志令》:“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状》之五:“若令言者谓臣要君以伪,臣诚无辞可以自明。”2.自然明白。宋王安石《不诂自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