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陷邪说,释儒共一律

六经陷邪说,释儒共一律

诗句读音
六经陷邪说平仄:仄 平 仄 平 仄
拼音: liù jīngxiànxié shuō
释儒共一律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shìrú4|1yī lǜ

六经陷邪说,释儒共一律释义

【六经】儒家经典。《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颜师古注:“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汉以来无《乐经》。今文家以为“乐”本无经,皆包含于《诗》、《礼》之中;古文家以为《乐》毁于秦始皇焚书。参见“六艺”。汉

【陷】《唐韻》戸韽切《集韻》《韻會》《正韻》乎韽切,音。《說文》高下也。一曰陊也。《玉篇》墜入地也,沒也,隤也。《易·需彖》剛健而不陷。《史記·灌夫傳》戰常陷堅。又《魯語》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於恭。《註》猶失過也。 《玉篇》亦作錎。《集韻》同埳。《篇海》亦作。

【邪说】荒谬有害的言论。《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宋苏轼《道德》:“去圣益远,邪説滋炽。”清唐孙华《赠赵松一》诗:“邪説既纷紜,大道日离畔。”老舍《二马》第五段:“她跑了,咱们还要她……自要她肯不再念那些邪说谬论!”

【释】《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施隻切,音適。《說文》解也。从釆,釆取其分別物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註》釋,解也。《疏》解釋公所以不得親自朝正也。《吳語》乃使行人奚斯釋言於齊。《註》釋,解也。以言自解。又《廣韻》捨也。《前漢·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冶鎔炊炭。《管子·霸形篇》釋實而攻虛,釋堅而攻膬,釋難而攻易。又消也,散也。《前漢·景十三王傳》骨肉冰釋。《註》師古曰:冰釋,言消散也。《淮南子·俶眞訓》北方有不釋之冰。又放也。《書·多方》開釋無辜,亦克

【儒】《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音襦。學者之稱。《揚子·法言》通天地人曰儒。《周禮·天官》四曰儒,以道得民。又侏儒,短人也。又侏儒,柱名,與株檽同。《韓愈·進學解》欂櫨侏儒。又與偄同。《隸釋魯峻孟郁》儒作偄。

【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又《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又姓。《氏族略》以國爲氏。又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又《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

【一律】音律。《淮南子·说林训》:“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异形者不可合於一体。”《宋书·律历志上》:“其为音也,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2.一种刑律。《汉书·冯野王传》:“窃见令曰:吏二千石告,过长安謁,不分别予赐。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3.一个样子;没有例外。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宋梅尧臣《别后寄永叔》诗:“而於韩公门,取之不一律,乃欲存此心,欲使名誉溢。”清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记》:“其皱擦勾斫、分披纠合之法,无一不备神至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