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巨钟深数指,月底四弦惊鹊起
诗句 | 读音 |
---|---|
月底四弦惊鹊起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yuè3|0sìxiánjīng quèqǐ |
琉璃巨钟深数指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五旨 拼音: liúlíjùzhōngshēnshù|shǔ|shuòzhǐ |
琉璃巨钟深数指,月底四弦惊鹊起释义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四】〔古文〕《唐韻》《集韻》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弦】《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音賢。《說文》弓弦也。从弓,象絲軫之形也。《儀禮·鄕射禮》有司左執弣,右執弦而授弓。又半月曰弦。《釋名》弦,半月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施弦也。《前漢·律歷志》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歷,晦朔弦望皆最密。又國名。《春秋·僖五年》楚人滅弦,弦子奔黃。《註》弦國在弋陽軑縣東南。又姓。《廣韻》風俗通云:弦子後。《左傳·僖二十三年》鄭商人弦高。《哀四年》齊乞弦施救范氏。《哀十一年》使問弦多以琴。又脈數曰弦。《史記·倉公傳》脈長而弦。又弦蒲,弦中,皆地名。《前漢·地理
【惊鹊】的乌鹊。比喻无处栖身的人。语本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宋苏轼《次韵蒋颖叔》:“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宋苏辙《次韵知郡贾蕃大夫思归》:“得坎浮槎应有命,投林惊鹊且安枝。”
【琉】《集韻》力求切,音留。與瑠同。瑠璃,珠也。《古詩》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牕下。又國名。《正字通》國有大琉球,小琉球,在泉州之東,王姓歡斯,所居多聚髑髏。其人黥手去髭,毛衣羽冠,無禮節,有壽安鎭國山,永樂初御製文賜之。
【璃】《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離。《玉篇》瑠璃也。《博雅》琉璃,珠也。《古詩·爲焦仲卿妻作》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牕下。又或作流離。《前漢·西域傳師古註》大秦出赤白黑黃靑綠縹紺十種流離,此自然之物。今所用,皆銷冶石汁,加以衆藥,灌而爲之。始於元魏,月氏人商販至京,採礦鑄之。又簟色。《韓愈·鄭羣贈簟詩》攜來當晝不得臥,一府傳看黃瑠璃。體堅色淨又藏節,盡眼凝滑無瑕疵。《蘇軾·寄簟與蒲傳正詩》愧此八尺黃瑠璃。《註》瑠璃,象簟色,假借語也。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
【巨】〔古文〕《唐韻》其呂切《集韻》臼許切,渠上聲。《說文》巨也。从工,象手持之。又《玉篇》大也。《孟子》爲巨室。又巨萬,數也。《史記·平準書》京師之錢累巨萬。《註》巨萬,今萬萬。又姓。《何氏姓苑》巨氏出南昌。《廣韻》漢有巨武,爲荆州刺史。又巨毋,複姓。《前漢·王莽傳》有奇士,長丈,大十圍,自謂巨毋霸。莽更其姓,曰巨母氏。謂因文母而霸王符也。《後漢·光武紀》作巨無霸。又《韻會》通作鉅。《前漢·食貨志》庶人之富者累鉅萬。《李賀·高軒過詩》文章鉅工。又與詎同。《前漢·高帝紀》公巨能入乎。《師古曰》巨讀曰詎,猶豈也。
【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針切,音。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又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又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又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又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又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数】《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說文》計也。《易·說卦》數往者順。《詩·小雅》心焉數之。《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又《博雅》責也。《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註》責數其罪。又《集韻》阻切,音所。義同。又《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音捒。算數也。《羣經音辨》計之有多少曰數。《類篇》枚也。《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疏》數度,謂尊禮命之多少。又《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疏》蓍策之數。《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疏》天之曆運之數。《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註》
【指】〔古文〕《唐韻》職雉切《集韻》《韻會》軫視切,音旨。《說文》手指也。《易·說卦》艮爲指。《疏》取其執止物也。《左傳·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動。《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將指,四無名指,五小指。又《定十四年》以戈擊闔廬傷將指。《註》足,大指也。言其將領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爲長。故足以大指爲將,手以中指爲將。又《廣韻》斥也。《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又示也。《禮·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前漢·蕭何傳》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註》指示者,以手指示之。又《增韻》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