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

诗句读音
六六雁行连八九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liù liùyàn hángliánbā jiǔ
只待金鸡消息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zhī|zhǐdài|dāijīn jīxiāo xī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释义

【六六】六的六倍,三十六。《鹖冠子·度万》:“五音六律,稽从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为岁式。”陆佃解:“六六,六其律之六也。”2.谓巫山三十六峰。宋范成大《范氏庄园》诗:“夕阳尘土涨郊墟,六六峯头梦觉餘。”明汪道昆《高唐梦》:“人醉我何醒,莫待黄粱先熟;明烛明烛,梦断巫山六六。”清袁于令《西楼记·私契》:“巫山六六梦难成,一幅花笺作主盟。”3.鲤鱼的别称。《埤雅·释鱼》:“鲤三十六鳞,具六六之数,阴也。”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胡书巢﹞《寄香亭》云……森森九种竹,灿灿十样笺。六六双鲤鳞,泠泠三峡

【雁行】行”。1.飞雁的行列。南朝梁简文帝《杂句从军行》:“邐迤观鹅翼,参差睹雁行。”唐卢纶《春夜对月见寄》诗:“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宋王安石《寄晁同年》诗:“日摧花蕊急,云避雁行高。”元郝经《后听角行》诗:“霜天裂却浮云散,鴈行断尽疏星接。”2.形容排列整齐而有次序。《梁书·陈伯之传》:“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唐李商隐《昨日》诗:“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絃柱雁行斜。”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林氏》:“早起,命驾至母家,严妆子女,载与俱归。入门,令雁行立。”瞿秋白《文艺杂著·那个城》:“黄昏已经畏缩,赶

【连】《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又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又黏鳥曰連。《淮南子·覽訓》連鳥于百仞之上。又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又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

【八九】或九个。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蔕芥!”《南史·梁元帝纪》:“帝姑义兴昭长公主子王銓兄弟八九人有盛名。”沉砺《狂歌行》:“胸中云梦吞八九,眼前了了小五洲。”2.十分之八九。《红楼梦》第三十回:“紫鹃也看出八九。”

【只】《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說文》語已詞也。《詩·鄘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左傳·襄二十七年》諸侯歸晉之德只。又《詩·王風》其樂只且。《箋》言其自樂此而已。又《小雅》樂只君子。《箋》只之言是也。又姓。《正字通》明有只好仁。又《廣韻》《集韻》章移切《韻會》支移切,音支。《廣韻》專辭。又《五音集韻》之日切,音質。本之爾切,無質音,今讀若質,俗音新增。又《韻會小補》章忍切,音軫,引集韻云:只通作軹,莊子大宗師,而奚來爲軹。○按《集韻》軹註,無只通作軹之明文,雖字義相同,實非一字,《韻

【待】《唐韻》徒在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殆。《說文》竢也。《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又《增韻》遇也。《論語》以季孟之閒待之。又備禦也。《魯語》率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又叶直里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賦》衆帆張,羣櫂起,爭先逐進,莫適相待。又叶時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誠之,好以待。富音沸。又叶徒帝切,音兌。《歐陽修·祭龍文》浸潤收畜,足支一歲。旱則來告,否則當待。又叶杜兮切,音啼。《屈原·離騷》路修遠以多艱兮,騰衆軍使徑待。路

【金鸡】传说中的一种神鸡。《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后为报晓雄鸡的美称。唐韩愈《桃源图》诗:“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白雪遗音·九连环·五更》:“金鸡报晓咿呀哟,五更噯。”2.一种金首鸡形。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太平御览》卷九一八引《三国典略》:“齐长广王湛即皇帝位,於南宫大赦,改元。其日将赦,库令於殿门外建金鸡。宋孝王不识其义,问於元禄大夫司马膺之:‘赦建金鸡,其义何也?’膺之曰:‘案《海中星占》曰:天鸡星动,当有

【消息】消长,增减;盛衰。《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高亨注:“消息犹消长也。”宋王禹偁《次韵和仲咸对雪吟三十韵》:“升降常自得,消息一何佳。”清顾炎武《答人书》:“十年以来,穷通消息之运如此,又何以为故人谋哉!”2.偏指增补。宋范仲淹《与朱氏书》:“里面有不是处,便与改正,空缺处,更消息。”3.变化。汉孔融《肉刑议》:“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以与时消息也。”晋张天锡《遗郭瑀书》:“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隋书·礼仪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