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丝摇曳拂堤沙,瑞气中藏上相家
诗句 | 读音 |
---|---|
瑞气中藏上相家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九麻 拼音: ruì qì1|4cáng|zàngshàng xiàng1|0|0 |
柳丝摇曳拂堤沙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九麻 拼音: liǔ sīyáo yèfú|bìdīshā|shà |
柳丝摇曳拂堤沙,瑞气中藏上相家释义
【瑞气】瑞应之气。泛指吉祥之气。《晋书·天文志中》:“瑞气:一曰庆云。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亦曰景云。此喜气也,太平之应。二曰归邪。如星非星,如云非云。或曰,星有两赤彗上向,有盖,下连星。见,必有归国者。三曰昌光,赤,如龙状;圣人起,帝受终,则见。”宋史浩《瑞鹤仙·元日朝回》词:“靄祥烟瑞气,青葱繚绕。”明王世贞《鸣凤记·邹林游学》:“文光瑞气连天碧,楼阁功勋先世泽。”陈毅《杨家岭集团祝寿》诗:“诸兄寿五十,瑞气放光芒。”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藏】〔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又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又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又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又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說文》《漢書》通用
【上相】1.天子举行大典时,主持礼仪的官员。《周礼·春官·大宗伯》:“朝覲会同,则为上相。”《周礼·秋官·司仪》:“每门止一相,及庙,唯上相入。”2.对宰相的尊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惟上相之叡哲,当草昧而经纶。”《书·咸有一德》“伊尹既復政厥辟”唐孔颖达疏:“伊尹,汤之上相,位为三公。”3.泛称大臣。清龚自珍《释言》诗:“守默守雌容努力,毋劳上相损宵眠。”4.宋代称居首位的宰相。《宋史·职官志一》:“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真相之任,无
【家】〔古文〕《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加。《說文》家居也。《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詩·周南》宜其室家。《註》家謂一門之內。又婦謂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又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又天家,天子之稱。《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又居其地曰家。《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又著述家。《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
【柳丝】垂柳枝条细长如丝,因以为称。唐白居易《杨柳枝词》之八:“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宋杨万里《过临平莲荡》诗之四:“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元曹德《清江引》曲:“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红楼梦》第二七回:“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田汉《四季歌》:“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长江。”
【摇曳】1.亦作“摇拽”。晃荡;飘荡;摇动。南朝宋鲍照《代櫂歌行》:“飂戾长风振,摇曳高帆举。”唐温庭筠《梦江南》词:“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画櫓声摇拽,水声呜咽,蝉声助凄切。”《明史·外国传四·吕宋》:“臣等惊魂摇曳,寝食不寧。”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2.优游自得貌。唐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诗之二:“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勿切,音髴。《說文》過擊也。《徐鍇曰》擊而過之也。又《廣韻》去也,拭也,除也。《禮·曲禮》進几杖者,拂之。《疏》拂去塵埃也。《後漢·黨錮傳》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又絕也。《吳語》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又《正韻》矯也,逆也。又拂塵具。《南史·顯達傳》麈尾蠅拂,是王謝家許。又舞名。《唐書·禮樂志》白鳩,吳拂,舞曲也。《通鑑辨誤》王僧虔奏,大明中,卽以宮縣合和鞞拂。按鞞拂皆舞名,拂舞出自江左,舊云吳舞,檢其歌,非吳舞也。又《集韻》《韻會》符勿切,音佛。與咈通。違也,戾也。《易·
【堤】《廣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音匙。堤封頃畝。《漢書》作提。《顏師古曰》提封者,大舉其封疆也。又《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音氐。防也。又物之下安者曰堤。《淮南子·銓言訓》瓶甌有堤。又《集韻》勻規切,音畦。沐堤,郡名。又地名。鯀堤,在直隸淸河縣西,相傳鯀治水所築,側有廉頗墓。又大堤,在襄陽,宋隋王誕爲襄陽郡,聞諸女歌,因作大堤詞。《韓愈·送李遜赴襄陽詩》風流峴首客,花豔大堤倡。又《廣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底。滯也。築土遏水曰堤。亦作底,劉兆曰:緣邊也。與隄通。 《正
【沙】《唐韻》所加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加切,音紗。《說文》水散石也。从水从少,水少沙見。楚東有沙水。《水經注》逢澤陂東北流爲新溝,又東北注梁爲沙水。又《山海經》盧其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又潁水之別名。《爾雅·釋水》潁爲沙。《註》謂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又疏土也。《易·需卦》需于沙。《正義》沙,水旁之地。《詩·大雅》鳧鷖在沙。又州名,在西徼外,取沙角山爲名,卽三秦記鳴沙山也。《廣輿記》沙州鳴沙山,峰勢危峻,沙如乾糖。天氣淸朗則沙鳴,聞數里外。又流沙,西境極遠之地。《書·禹貢》西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