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拥堤添衲软,松花浮水注瓶香

柳絮拥堤添衲软,松花浮水注瓶香

诗句读音
柳絮拥堤添衲软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liǔ xùyōngdītiānnà3
松花浮水注瓶香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陽
拼音: 1huāfú shuǐ4píngxiāng

柳絮拥堤添衲软,松花浮水注瓶香释义

【柳絮】1.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南朝梁庾肩吾《春日》诗:“桃红柳絮白,照日復随风。”唐杜甫《绝句漫兴》之五:“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宋苏轼《和孔密州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红楼梦》第七一回:“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説好了,才不落套。”杨朔《<铁流>的故事》:“窗外满地正照耀着暖洋洋的太阳光,漫天正飞舞着软绵绵的柳絮。”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

【拥】《唐韻》於隴切《集韻》《韻會》委勇切,雍上聲。《說文》本作。抱也。《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疏》肆餘也,謂束帶之餘組及帶之垂者。收謂斂持在手,擁謂抱之於懷也。《前漢·夏侯嬰傳面雍樹馳註》南方謂抱小兒爲雍樹,面偝也,雍抱持之,令面背己而抱之以馳。雍讀曰擁。又持也。《前漢·高帝紀》太公擁彗。《註》如今卒持帚也。又衞也,羣從也。又《爾雅·釋言邕支載也疏》邕,又作擁。擁護支持,皆載任之義。又《集韻》於容切,音雍。遮也。《禮·內則》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註》擁,猶障也。或作。亦作。

【堤】《廣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音匙。堤封頃畝。《漢書》作提。《顏師古曰》提封者,大舉其封疆也。又《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音氐。防也。又物之下安者曰堤。《淮南子·銓言訓》瓶甌有堤。又《集韻》勻規切,音畦。沐堤,郡名。又地名。鯀堤,在直隸淸河縣西,相傳鯀治水所築,側有廉頗墓。又大堤,在襄陽,宋隋王誕爲襄陽郡,聞諸女歌,因作大堤詞。《韓愈·送李遜赴襄陽詩》風流峴首客,花豔大堤倡。又《廣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底。滯也。築土遏水曰堤。亦作底,劉兆曰:緣邊也。與隄通。 《正

【添】《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兼切,音沾。《玉篇》益也。通作沾酟。又《集韻》他念切,音栝。味益也。《李翊俗名小錄》呼下酒具爲添。

【衲】《唐韻》奴荅切《集韻》諾荅切,音納。《廣韻》補衲,紩也。又僧衣曰衲。《蘇軾詩》欲敎乞食歌姬院,故與雲山舊衲衣。又百衲,琴名。又《集韻》儒稅切,音汭。義同。 《玉篇》或作納。

【软】俗輭字。詳後輭字註。

【松】〔古文〕梥庺《唐韻》詳容切《集韻》思恭切《正韻》息中切,音淞。木也。《字說》松,百木之長,猶公,故字从公。《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史記·龜筴傳》千歲之松,上有兔絲,下有茯苓。《摭遺》吳鄧夫人傷臉,以琥珀屑滅痕。《註》琥珀,松脂入地千年所化。又甘松,香草名。《廣志》細葉,蔓生,可合諸香。又長松。《本草》一名仙茆,能治風。又州名。《韻會》本河關之西南羌也,唐置松州。又江名。松江,《禹貢》三江之一。或作淞。漢典考證:〔《禮·禮器》松柏之有心也,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謹照原文松上增如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浮水】1.漂于水面。《旧唐书·高骈传》:“蝗自西来,行而不飞,浮水缘城而入府第。”2.指在水上航行。《后汉书·公孙述传》:“﹝蜀地﹞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3.泅水,在水里游泳。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觉寺》:“尚书左丞甄琛曰:‘吴人浮水自云工,妓儿掷绳在虚空。’”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注】《唐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音註。《說文》灌也。《增韻》水流射也。《詩·大雅》豐水東注。又引也。《前漢·溝洫志》注塡淤之水,漑舄鹵之地。又意所嚮曰注。《管子·君臣下篇》君人者上注。《註》上謂注意於上天。又記也。《通俗文》記物曰注,因支分派別之意。又凡以傳釋經曰注,通作註。又聚也。《周禮·天官》獸人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又擊也。《莊子·達生篇》以黃金注者。又屬也。《爾雅·釋天》注旄首曰旌。《註》言以旄牛尾屬之竿首。又屬矢於弦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樂射之不中,又注則乗槐本而覆。又附藥亦爲注。《周禮

【瓶】《正字通》俗甁字。

【香】〔古文〕《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鄕。《玉篇》芳也。《正韻》氣芬芳。《書·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又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又有小麝,其香更奇。又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又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