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箴须把公忠贯,公处还归一字忠
诗句 | 读音 |
---|---|
公处还归一字忠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gōngchǔ|chùhái guīyīzì1 |
六箴须把公忠贯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liù zhēnxūbǎ|bàgōng zhōngguàn |
六箴须把公忠贯,公处还归一字忠释义
【公】〔古文〕《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又《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又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又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又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
【还归】1.返回。应劭《风俗通·怪神》引《管子》:“齐公出於泽,见衣紫衣,大如轂,长如辕,拱手而立。还归,寝疾,数月不出。”汉王充《论衡·恢国》:“孝明加恩,则论徙边;今上宽惠,还归州里。”《西游记》第七七回:“老孙还归本洞,称王道寡,耍子儿去罢。”清顾炎武《兄子洪善北来言及近年吴中有开淞江之役书此示之》诗:“淞江亭畔坐垂纶,还归被褐出负薪。”2.归顺,归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昔袁术僭逆,王诛将加,则庐江太守刘勋,先举其郡,还归国家。”3.归还。《金瓶梅词话》第九九回:“当时统制打死二人,除了地方之害,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字】〔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疾置切《正韻》疾二切,音自。《說文》乳也。又愛也。《書·康誥》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周禮·地官·鄭註》小國貢輕,字之也。《左傳·成四年》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又文字。字者,孳也,六義相生無窮也。黃帝臣沮誦倉頡,體卦畫,摹鳥跡,引伸觸類,文字之形始立。《周禮·春官·外史》周禮春官掌達書名于四方。註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稱曰字。又名字。《禮·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又》女子許嫁筓而字。《註》亦
【忠】《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中。《說文》敬也。《玉篇》直也。《增韻》內盡其心,而不欺也。《周禮·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疏》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謂言出于心,皆有忠實也。又《六書精蘊》竭誠也。《書·伊訓》爲下克忠。《傳》事上竭誠也。又不貳也。《詩·邶風·北風箋》詩人事君無二志,勤身以事君,忠也。又《廣韻》無私也。《左傳·成九年》無私,忠也。《後漢·任延傳》延曰:私臣不忠,忠臣不私。又厚也。《周語》忠非親禮。《註》厚也。又《諡法》危身奉上,險不辭難曰忠。又州名。古巴東郡
【六箴】戒之言。具体内容所指不一。(1)丹扆六箴,唐李德裕所上。《新唐书·李德裕传》:“时帝昏荒,数游幸,狎比羣小,听朝简忽。德裕上《丹扆六箴》……其一曰《宵衣》,讽视朝希晚也;二曰《正服》,讽服御非法也;三曰《罢献》,讽敛求怪珍也;四曰《纳诲》,讽侮弃忠言也;五曰《辨邪》,讽任羣小也;六曰《防微》,讽伪游轻出也。”(2)心、口、耳、目、手、足六戒。唐皮日休《六箴序》:“帝身且不德,能帝天下乎?能主家国乎?因为《心》、《口》、《耳》、《目》、《手》、《足》箴,书之于绅。安不忘危,慎不忘《六箴》乎?”(3)视、听、
【把】《唐韻》博下切《集韻》《正韻》補下切《韻會》補瓦切,巴上聲。《說文》握也。《孟子》拱把之桐梓。《楚語》烝嘗不過把握。又《廣韻》持也。《增韻》執也。《戰國策》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胷。《史記·殷本紀》湯自把鉞,以伐昆吾。《前漢·王溫舒傳》擇郡中豪敢往吏爲爪牙,皆把其陰重罪,而縱使督盜賊。又《釋名》把,播也。所以播除物也。又《唐韻》《集韻》《韻會》蒲巴切,音杷。與爬通。《前漢·貢禹傳》農夫捽草把土。《註》把,手掊之也。又《郊祀志》掊視得鼎。《註》掊,手把土也。又批把,樂器,推手前曰批,引手後曰把。詳批字註。又姓
【公忠】忠实;尽忠为公。《庄子·天地》:“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成玄英疏:“拔擢公平忠节之人。”《韩非子·三守》:“羣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谓明劫。”《后汉书·张酺传》:“左中郎将何敞及言事者多讼酺公忠,帝亦雅重之。”唐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诗:“乐毅吾所怜,拔齐翻见猜;荆卿吾所悲,适秦不復迴。然诺多死地,公忠成祸胎。”茅盾《子夜》五:“他心里佩服吴荪甫的调度真不错,同时忍不住也来发表一些公忠爱国的意见。”
【贯】《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音瓘。《說文》貫,錢貝之貫。《前漢·食貨志》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又《博雅》穿也。《五經文字》旣穿曰貫。《易·剝卦》貫魚。《釋文》貫,穿也。《前漢·董仲舒傳》豈不同條共貫與。《註》貫者,聮絡貫穿。又中也。《儀禮·鄕射禮》不貫不釋。《註》貫,猶中也。又《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註》羈貫,謂交午剪髮以爲飾。又《晉書·文苑傳》架彼辭人,共超淸貫。《正字通》侍從之官曰淸貫。又姓。《姓氏急就篇》趙相貫高。《古音略》貫高之貫,音冠。又《博雅》累也。又《韻府》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