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下天子一等尔,衣服居处何其殊
诗句 | 读音 |
---|---|
衣服居处何其殊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十虞 拼音: yī fújū chǔhé qíshū |
礼下天子一等尔 | 平仄:仄 仄 平 仄 平 仄 仄 韵脚:上四紙 拼音: lǐxiàtiān zǐyī děngěr |
礼下天子一等尔,衣服居处何其殊释义
【衣服】,服饰。《诗·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史记·赵世家》:“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巴金《灭亡》第一章:“街中聚集了一大群人,有着各样的身材,各样的衣服。”2.借指形体,身躯。宋苏轼《答钱济明书》之二:“小人能害其衣服尔,至於其不可坏者,乃当缘厄而愈胜尔。”穿衣服;使穿衣服。《礼记·文王世子》:“﹝文王﹞鸡初鸣而衣服至於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王季﹞今日安否何如?’”宋苏轼《天篆记》:“江淮间俗尚鬼,岁正
【居处】指平日的仪容举止。《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淮南厉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唐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公居处恭,无妾媵,不饮酒,不諂笑,好恶无所偏,与人交,泊如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澄帅官僚赴弔,宝寅居处有礼,一同极哀之节。”2.指日常生活。《论语·阳货》:“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汉书·刑法志》:“居处同乐,死生同忧,祸福共之。”《南史·孔靖传》:“曲阿富人殷綺见奂居处俭素,乃餉以衣氊一具。”明唐顺
【何其】;为什么那样。用于疑问句。《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宋苏轼《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经义诗赋,等是文词,而议者便谓治经之人不可使考诗赋,何其待天下士大夫之薄也?”清李渔《闲情偶寄·饮馔》:“然使竟日穷年止食一物,亦何其胶柱口腹,而不肯兼爱心脾乎?”2.多么,何等。用于感叹句。《左传·僖公十五年》:“二三子何其慼也!”唐杜甫《义鹘行》:“功成失所往,用捨何其贤!”宋郭祥正《金山行》:“一朝登临重太息,四时想像何其雄!”鲁迅《华盖集·这个和那个》:“但先前说过,倘若还不能忘情于咿唔,倒也可
【殊】《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殳。《說文》死也。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莊子·在宥篇》殊死者相望也。《註》廣雅曰:殊,斷也。司馬云決也。一曰誅也。《字林》云死也。《前漢·宣帝詔》赦殊死以下。又絕也。《前漢·宣帝詔》骨肉之親,粲而不殊。《師古註》粲,明也。殊,絕也。明於仁恩,不離絕也。《前漢·韓信傳》軍皆殊死戰。《師古註》殊,絕也。謂決意必死。又斷絕也。《左傳·昭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又傷而未絕也。《史記·蘇秦傳》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又別也,異也。
【礼】《集韻》禮古作礼。註詳十三畫。(禮)〔古文〕礼《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音蠡。《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又姓。《左傳》衞大夫禮孔。 《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
【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诗·大雅·江汉》:“明明天子,令闻不已。”《史记·五帝本纪》:“於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唐高适《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一等】1.一级台阶。《论语·乡党》:“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2.一个等级。《国语·鲁语上》:“自是晋聘於鲁,加於诸侯一等。”唐杜甫《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凡涂车芻灵,设熬置铭之名物,加庶人一等。”《通志·职官一》:“正九品,从九品,从品同外官各降一等。”巴金《真话集·<序跋集>跋》:“我相信他的说法:人生来是平等的。五十四年过去了,可是今天还有人告诉我:人是应该分为等级的,那么根据我几十年的写作经验,我大概属于挨批的一等吧。”3.一样;相同。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崇常择美容姿相类者十人,装饰
【尔】《唐韻》兒氏切《集韻》《韻會》忍氏切,音邇。《說文》麗爾,猶靡麗也。本作。从冂从,其孔,尒聲。此與爽同意。又《玉篇》爾,汝也。《書·大禹謨》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伐罪。又《禮·檀弓》爾毋從從爾。爾毋扈扈爾。《註》爾,語助。《廣韻》尒義與爾同。詞之必然也。又譍詞。《古詩》爲焦仲卿妻作:諾諾復爾爾。《世說》聊復爾耳。又同邇。《詩·大雅》戚戚兄弟,莫遠具爾。《箋》爾,謂進之也。《疏》邇是近義,謂揖而進之。《儀禮·少牢饋食禮》上佐食爾上敦黍于筵上右之。《註》爾,近也。或曰移也。右之,便尸食也。《周禮·地官·肆長》實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