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虽自许,早退岂人谋

力行虽自许,早退岂人谋

诗句读音
力行虽自许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lì xíngsuīzì xǔ
早退岂人谋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zǎo tuìqǐ|kǎirén móu

力行虽自许,早退岂人谋释义

【力行】竭力而行。《书·泰誓中》:“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犂老,昵比罪人。”孔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陵压》:“严安之、崔谭俱为赤尉,力行猛政。”2.努力实践。《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宋曾巩《与王深甫书》:“士诚有常心,以操群圣人之説而力行之,此孔孟以下所以有功於世也。”廖仲恺《<孙中山先生文集>序》:“读先生之遗文者,能体化而力行焉,则此集之刻,为不虚矣。”

【虽】〔古文〕《唐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又《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又《玉篇》推也。又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漢典考證:〔《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 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

【自许】;自我评价。《晋书·殷浩传》:“温既以雄豪自许,每轻浩,浩不之惮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唐韩愈《县斋有怀》诗:“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明史·马林传》:“林雅好文学,能诗工书,交游多名士,时誉籍甚,自许亦甚高。”汉

【早退】1.提前隐退。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其日独游香山寺》诗:“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宋苏轼《和刘长安题薛周逸老亭周善饮酒未七十而致仕》:“近闻薛公子,早退惊常流。”2.提早退席或提早离开岗位。巴金《在尼斯》:“法国人的晚宴常常继续到午夜甚至更迟,因为我年纪大了,女主人允许我早退。”如:我们这里按规定五点下班,他今天家里有事,请假早退了。

【岂】《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說文》還師振旅樂也。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與凱愷通。軍勝之樂也。又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 《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漢典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考證:

【人谋】1.谓与众人商议谋划。《易·繫辞下》:“人谋鬼谋,百姓与能。”王弼注:“人谋,况议於众以定失得也。”孔颖达疏:“谓圣人欲举事之时,先与人众谋图,以定得失。”2.众议;人的谋划。《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灵庆既启,人谋咸赞。”唐杜甫《石犀行》诗:“先王作法皆正道,诡怪何得参人谋。”3.指人为的努力。《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