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诗句读音
鸡黍事筵席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ī shǔshìyán xí
里胥夜经过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 lǐxūyèjīng guò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释义

【鸡黍】亦作“鷄黍”。1.指饷客的饭菜。语本《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北史·卢道虔传》:“﹝卢道虔﹞为尚书同僚於草屋之下设鸡黍之膳,谈者以为高。”宋司马光《招鲜于子骏范尧夫》诗:“轩车能朅来,鸡黍足充馁。”明徐复祚《红梨记·初会》:“鸡黍惭无,深媿居停。”清方文《禊日与蔡芹溪同舟作》诗:“良朋咸在兹,先期命鷄黍。”2.借指深厚的情谊。唐秦系《早秋宿崔业居处》诗:“鸡黍今相会,云山昔共游。”唐王起《和李校书》:“詰朝始趋凤闕去,此日遂愁鸡黍违。”五代李瀚《蒙求》诗:“陈(陈重)雷(雷义)胶漆,

【事】〔古文〕叓《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又《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又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又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又《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又叶詩紙切,音始。

【筵席】1.铺地藉坐的垫子。古时制度,筵铺在下面,席加在上面。《周礼·春官·序官》:“司几筵下士二人。”郑玄注:“铺陈曰筵,藉之曰席。”贾公彦疏:“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孙诒让正义:“筵长席短,筵舖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礼记·乐记》:“舖筵席,陈尊俎,列籩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唐柳宗元《石涧记》:“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牀若堂,若陈筵席。”2.特指祭祀所设鬼神的席位。《南史·隐逸传下·臧荣绪》:“母丧后,乃著《嫡寝论》,扫洒堂宇,置筵席,朔望輒拜荐焉,甘珍未尝先食。”唐罗隐《谗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胥】〔古文〕《廣韻》相居切《集韻》新於切,音湑。《說文》蟹醢也。《韻會》言其肉胥胥解也。《周禮·天官·庖人註》靑州之蟹胥。又《集韻》助也,待也。又《廣韻》相也。《書·太甲》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傳》無能相匡。《前漢·楚元王傳》二人諫不聽,胥靡之。《註》胥,相也。靡,隨也。古者相隨坐輕之名。又徒亦名胥靡。《莊子·庚桑楚》胥靡登高而不懼。《註》胥靡,徒人也。《前漢·敘傳》史遷薰胥以。《註》胥,相也。又《集韻》皆也。《詩·小雅》君子樂胥。《傳》胥,皆也。又儲胥,謂蓄積待用也。《前漢·揚雄傳》木雍槍累,以爲儲胥。《

【夜】〔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又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又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又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又子夜,晉曲名。《樂府·解

【经过】1.行程所过;通过。《淮南子·时则训》“日月之所道”汉高诱注:“日月照其所经过之道。”唐元稹《卢头陀》诗:“还来旧日经过处,似隔前身梦寐游。”清孙枝蔚《空城雀》诗:“自从桑田变沧海,经过空城泪如泉。”茅盾《当铺前》一:“河道是很狭的,小火轮经过时卷起了两股巨浪。”2.交往。唐李白《少年行》:“经过燕太子,结託并州儿。”宋王安石《送石赓归宁》诗:“虚名误长者,邂逅肯经过。”宋范成大《放下庵即事》诗:“闭门幽僻断经过,静极兼无雀可罗。”清顾炎武《酬史庶常可程》诗:“跨驴入长安,七贵相经过。”3.经历;过程。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