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养积余健,__孟郊孝思事严祊

利养积余健,__孟郊孝思事严祊

诗句读音
利养积余健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去二十五願
拼音: 4yǎngjī yújiàn
__孟郊孝思事严祊平仄:仄 平 仄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二庚
拼音: mèngjiāoxiào sīshìyánbēng|fāng

利养积余健,__孟郊孝思事严祊释义

【利】〔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力至切《正韻》力地切,音詈。《說文》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利者,義之和也。《前漢·鼂錯傳》兵不完利,與空手同。又《廣韻》吉也,宜也。《易·賁卦》利有攸往。又私利也。《莊子·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又《禮·坊記》先財而後禮,則民利。《註》利猶貪也。又《前漢·高帝紀》徙齊楚大族五姓關中,與利田宅。《註》師古曰:利謂便好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軸有三理,三者以爲利也。《註》利,滑密也。又州名。《韻會》巴蜀地。晉西益州,梁改利州。又姓。《韻會》漢有利乾,爲中山相。又《韻補

【养】〔古文〕《廣韻》餘兩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兩切,音痒。《玉篇》育也,畜也,長也。《易·頤卦》觀頤,觀其所養也。又取也。《詩·周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傳》養,取也。又養養,憂貌。《詩·邶風》中心養養。《註》憂不定貌。又《博雅》養,使也。《公羊傳·宣十二年》厮役扈養。《註》艾草爲防者曰厮,汲水漿者曰役,養馬者曰扈,炊烹者曰養。又《史記·儒林傳》兒寬常爲弟子都養。《註》都養,爲弟子造食也。又姓。養由基,見《左傳·成十六年》。養奮,見《孝子傳》。又與癢同。《荀子·正名篇》疾養凔熱,滑鈹輕重,以形體異。又

【积余】,多馀。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三》:“最上层的统治者铸造货币供人民使用,使人民得到鼓舞;行种种方便发展农业生产,使人民有所积馀。”《人民日报》1955.8.25:“按照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规定和我国的实际生产和消费情况,我国的粮食产量不仅够吃够用,并且可以有积馀。”典

【健】《集韻》《韻會》《正韻》渠建切,乾去聲。《說文》伉也。《增韻》强有力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官健。《唐書·德宗紀》張萬福曰:官健虛費衣糧,無所事。《註》州兵給衣糧者,爲官健。又健兒。天寶十四載,京師召募十萬,號天寶健兒。又姓。宋遺民健武,邯鄲人。又《正韻》巨展切,音件。《廣韻》難也,舉也。

【郊】《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說文》距國百里爲郊。《爾雅·釋地》邑外謂之郊。《周禮·地官·載師》近郊、遠郊。《註》五十里爲近郊,百里爲遠郊。《書·費誓》魯人三郊、三遂。《註》國外曰郊,郊外曰遂。天子六軍,則六鄕、六遂。大國三軍,故魯三郊、三遂也。又祭名。冬至祀天于南郊,夏至祀地于北郊,故謂祀天地爲郊。又地名。《左傳·文三年》秦伯伐晉,取王官及郊。《註》晉地。又叶姑刀切,音高。《詩·衞風》碩人敖敖,說于農郊。《集傳》叶音高。漢典考證:〔《詩·衞風》碩人敖敖,說于農郊。《註》讀若高。〕

【孝思】。《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毛传:“则其先人也。”郑玄笺:“长我孝心之所思。所思者其维则三后之所行。子孙以顺祖考为孝。”《魏书·孝感传·赵琰》:“年餘耳顺,而孝思弥篤。”宋曾巩《英宗实录院谢赐筵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永怀先烈,务广孝思。”《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只你一点孝思,就是天地也感格的动了。”

【事】〔古文〕叓《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又《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又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又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又《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又叶詩紙切,音始。

【祊】《集韻》《韻會》晡橫切《正韻》補耕切,音閍。《說文》作。从示,彭聲。或从方,門內祭先祖,所以彷徨也。《詩·小雅》祝祭于祊。《傳》祊,門內也。孝子不知神之所在,使祝博求之門內之旁,待賓客處也。《禮·禮器》設祭於堂,爲祊乎外。《註》祊,明曰繹祭也。謂之祊者,於廟門之旁,因名焉。《疏》祊有二義,一正祭時,祭神於廟,復求神於廟門內。一明日繹祭時,設饌於廟門外西室。又邑名。《春秋·隱八年》鄭伯使宛來歸祊。《註》祊,鄭祀泰山之邑,在琅邪費縣東南。又通邴。《公羊傳·隱八年》作來歸邴。《註》彼命反,又音丙。又叶補光切,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