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泽沧波拥洞庭,望中七十二峰青
诗句 | 读音 |
---|---|
笠泽沧波拥洞庭 | 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lì zécāngbōyōngdòng tíng |
望中七十二峰青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五青 拼音: wàng zhōngqīshí èr1qīng |
笠泽沧波拥洞庭,望中七十二峰青释义
【笠泽】1.即松江。《左传·哀公十七年》:“三月,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唐陆广微《吴地记》:“松江一名松陵,又名笠泽……其江之源,连接太湖。”明梁辰鱼《浣纱记·谋吴》:“其嗣主夫差日讲武于长洲,彼勇将伍员时耀兵于笠泽。”参见“松江”。2.指太湖。清方文《毘陵与何次德同舟至吴门》诗:“将归笠泽买吴舠,画舫青帘过驛桥。”清赵翼《读史》诗之一:“范蠡既霸越,一舸笠泽中,手挟西施去,同泛烟濛濛。”
【沧】〔古文〕《唐韻》七剛切《集韻》《韻會》千剛切,音倉。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又東爲滄浪之水。又河名。《水經注》濕水左會淸夷水,亦謂之滄河。又湖名。《廣輿記》在韶州府樂昌縣。又州名。《廣韻》後魏所置,蓋取滄海爲名。又《說文》寒也。《逸周書》天地之道有滄熱。 亦作倉。《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又《集韻》楚亮切,音創。與凔同。
【波】《唐韻》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禾切,音皤。《說文》水涌流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小波爲淪,直波爲徑。又水名。《水經注》波水,出霍陽西川大嶺東谷。又澤名。《書·禹貢》滎波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溠。《註》波讀爲播。又洛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洛出爲波。又潤也。《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曰: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又搖動也。《莊子·外物篇》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其孰能不波。又目光曰波。《曹植·洛神賦》托微波以通辭。又金波,月光也。《前漢·郊祀歌》月以金波。又沸波,
【拥】《唐韻》於隴切《集韻》《韻會》委勇切,雍上聲。《說文》本作。抱也。《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疏》肆餘也,謂束帶之餘組及帶之垂者。收謂斂持在手,擁謂抱之於懷也。《前漢·夏侯嬰傳面雍樹馳註》南方謂抱小兒爲雍樹,面偝也,雍抱持之,令面背己而抱之以馳。雍讀曰擁。又持也。《前漢·高帝紀》太公擁彗。《註》如今卒持帚也。又衞也,羣從也。又《爾雅·釋言邕支載也疏》邕,又作擁。擁護支持,皆載任之義。又《集韻》於容切,音雍。遮也。《禮·內則》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註》擁,猶障也。或作。亦作。
【洞庭】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成玄英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太湖之洞庭也。”三国魏曹植《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宋苏轼《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2.湖名。即洞庭湖。《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江南。”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莪州公诗》:“洞庭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洞庭湖”。3.湖名。太湖的别名。《文选·左思
【望中】1.视野之中。唐权德舆《酬冯监拜昭陵途中遇雨》诗:“甘谷行初尽,轩臺去渐遥;望中犹可辨,耘鸟下山椒。”宋周必大《次韵沉世得抚干川泳轩》:“华闕望中敞,棠阴坐上得。”2.想望之中。宋王安石《江口送道源》诗:“六朝人物草连空,今日无端入望中。”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明谢榛《秋日怀弟》诗:“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七】《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音桼。少陽數也。《說文》陽之正也,从一,微隂从中衺出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七政,日月五星也。《詩·唐風》豈曰無衣七兮。《註》侯伯七命,車服皆以七爲節。又詞家以七名篇,雖八首,問對凡七。七者,問對之別名,始枚乗七發,後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啓,張協七命,繼之凡十餘家。又三七,藥名。《本草綱目》言葉左三右四,故名。一說本名山桼。又姓。明七希賢。又人名。《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 《正字通》或通作桼
【十二】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贾公彦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颜师古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南朝齐王融《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典
【峰】《集韻》同峯。
【青】〔古文〕寈《唐韻》《集韻》《韻會》倉經切,音鶄。《說文》東方色也。《釋名》靑,生也。象物之生時色也。《書·禹貢》厥土靑黎。《荀子·勸學篇》靑出之藍而靑於藍。又神名。《史記·封禪書》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靑帝。又州名。《書·禹貢》海岱惟靑州。又鳥名。《禮·曲禮》前有水,則載靑旌。《註》靑,靑雀,水鳥。又木名。《庾信·步虛詞》空靑爲一林。《註》雲笈七籤,玉淸天中有樹,似松,名曰空靑之林。又《廣韻》男靑、女靑,皆木名。出羅浮山記。又果名。靑子,橄欖也。《蘇軾詩》紛紛靑子落紅鹽。又藥名。《本草綱目》空靑,腹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