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李正封恩泽诚布濩,嚚顽已箫勺
诗句 | 读音 |
---|---|
__李正封恩泽诚布濩 | 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lǐzhèng fēngēn zéchéngbù hù |
嚚顽已箫勺 | 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yín wányǐxiāo sháo |
__李正封恩泽诚布濩,嚚顽已箫勺释义
【李】〔古文〕杍《唐韻》《正韻》良以切《集韻》兩耳切《韻會》良士切,音里。《說文》果名。《素問》東方木也。《爾雅翼》李,木之多子者。《埤雅》李性難老,雖枝枯,子亦不細,其品處桃上。《詩·小雅》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又《韻會》世薦士謂之桃李。《劉向·說苑》樹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其實焉。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莿焉。世謂狄仁傑,桃李皆在公門,正用此事。又《博雅》行李,關驛也。又與理通。《左傳·僖十三年》行李之往來。《周語》行李以節逆之。《泊宅編》李理義通,人將有行,必先治,如孟子之言治任。理亦治也。又星名。《史
【正封】正其封地的疆界,使之合乎定分。《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杜预注:“封疆有定分。”
【恩泽】1.帝王或朝廷给予臣民的恩惠。言其如雨露之泽及万物,故云。《逸周书·时训》:“大雨不行时,国无恩泽。”《史记·律书》:“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唐薛用弱《集异记·张镒》:“因奏事称旨,代宗面许宰相,恩泽独厚。”清昭槤《啸亭杂录·绿营定世爵》:“故人皆感激用命……盖上之恩泽沦浹之深也。”2.特指恩荫。《宋史·选举志五》:“﹝大中祥符﹞七年,帝幸南京,詔臣僚逮事太祖者,赐一子恩泽。”参见“恩廕”。
【诚】《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說文》信也。《廣雅》敬也。《增韻》純也,無僞也,眞實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疏》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書·太甲》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傳》言鬼神不係一人,能誠信者則享其祀。《眞德秀曰》唐虞時未有誠字,《舜典》允塞卽誠之義。至伊尹告太甲始見誠字。《禮·樂記》著誠去僞,禮之經也。《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註》誠者,眞實無妄之謂。又《玉篇》審也。《禮·經解》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註》誠,猶審也。或作成。又郡名。《唐書·地
【布濩】遍布;布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鲜枝黄砾,蒋芧青薠,布濩閎泽,延曼太原。”《文选·张衡<东京赋>》:“声教布濩,盈溢天区。”薛综注:“布濩,犹散被也。”清赵翼《边外诸土司地清晨必起黑雾》诗:“繄兹蛮徼地,氛霾日布濩。”
【嚚顽】1.愚昧顽钝。《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吕延济注:“嚚,愚也。”《汉书·董仲舒传》:“﹝秦﹞重禁文学,不得挟书,弃捐礼谊而恶闻之……使习俗薄恶,人民嚚顽。”颜师古注:“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郭沫若《<孔雀胆>的故事》:“王子穆哥是我假造的,并无丝毫根据。假造了他来是为了要显得阿盖的贤淑与王妃的嚚顽。”2.指愚昧顽钝的人。唐韩愈《晚秋郾城夜会联句》:“恩泽诚布濩,嚚顽已簫勺。”郭沫若《纪念孙中山先生》诗:“谁期三策遭颠覆,蠢彼嚚顽误国民。”
【已】《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又《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又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又《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又《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又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又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
【箫勺】名。《箫》,舜乐;《勺》,周乐。亦谓以《簫》《勺》之乐进行教化。《汉书·礼乐志》:“行乐交逆,《簫》《勺》羣慝。”颜师古注:“晋灼曰:‘《簫》,舜乐也。《勺》,周乐也。言以乐征伐也。’言制定新乐,教化流行,则逆乱之徒尽交欢也。慝,恶也。”唐李德裕《谢恩不许让官表状》:“况今四表无事,六气斯和,《簫》《勺》可致於太平,文轨尽同於元化。”宋王安石《上集贤相公启》:“坯冶一陶,辅成於醇化,《簫》《勺》羣慝,躋格於太宁。”宋范成大《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簫》《勺》妖氛静,甄陶叶气还。”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