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珠璨烂光夺目,琱盘饤饾罗满堂
诗句 | 读音 |
---|---|
骊珠璨烂光夺目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lí zhūcàn lànguāngduó mù |
琱盘饤饾罗满堂 | 平仄:平 平 仄 平 拼音: diāo pándìng dòu2mǎn táng |
骊珠璨烂光夺目,琱盘饤饾罗满堂释义
【骊珠】1.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唐温庭筠《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明刘兑《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清卓尔堪《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2.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唐元稹《赠童子郎》诗:“杨公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文,合意者
【璨烂】灿烂,光彩鲜明貌。唐元稹《赠吴士矩》诗:“萎蕤云幕翠,璨烂红茵赩。”一本作“灿烂。”《旧唐书·后妃传上·杨贵妃》:“遗鈿坠舄,瑟瑟珠翠,璨烂芳馥於路。”
【光】〔古文〕炗《唐韻》古黃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黃切,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又《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又諡法,能紹前業曰光。又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又《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
【夺目】谓光彩耀眼。南朝梁闻人倩《春日》诗:“林有惊心鸟,园多夺目花。”《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解元倚窗独酌,忽见有画舫从旁摇过,舫中珠翠夺目。”冰心《寄小读者》十八:“窗户间陈列的玩具和儿童的书,五光十色,极其夺目。”
【琱盘】“琱槃”。亦作“琱柈”。雕饰的盘子。唐张说《岳州宴姚绍之》诗:“翠斝吹黄菊,琱盘鱠紫鳞。”明屠隆《昙花记·定兴开宴》:“盛摆列綺席琱柈,儘着送金齏玉饌。”清唐孙华《移馆园中御赐酒馔》诗:“法醖奇珍出大官,御厨络绎送琱盘。”典
【饤饾】将食品堆迭在盘中,摆设出来。唐韩愈《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诗:“呼奴具盘飱,飣餖鱼菜赡。”宋王安石《甘棠梨》诗:“主人捐千金,飣餖留四坐。”2.指摆设的多而杂的食品。宋黄庭坚《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入村》诗:“岁丰寒士亦把酒,满眼飣餖梨枣多。”宋洪迈《夷坚丙志·生肉劝酒》:“张归而愠曰:‘……羊一槃,猪一槃,鸭、鷄各一槃,凡四品,槃各四巨楪,皆生物也。飣餖虽丰,岂復可食!’”3.比喻堆砌、杂凑。宋杨万里《归途观刘寺新迭石山》诗:“细看分明非飣餖,如何彫得许玲瓏!”明王鏊《震泽长语·文章》:“唐人虽为律诗,犹以韵
【罗】《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朗何切,音蘿。《說文》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羅。《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註》謂羅絡之。《詩·王風》雉離於羅。《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又《類篇》帛也。《釋名》羅文,疎羅也。《戰國策》下宮糅羅紈,曳綺縠。又《廣雅》羅,列也。《楚辭·九歌》羅生兮堂下。《註》羅列而生。又國名。《左傳·桓十二年》羅人欲伐之。《註》羅,熊姓國,在宜城縣西山中,後徙。又水名。《史記·屈原傳》遂自投汨羅。《註》汨水在羅,故曰汨羅。又新羅,東夷國名。《唐書·東夷傳》新羅,弁韓苗裔也,居
【满堂】1.充满堂上。《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驛坐者满堂。”《花城》1981年第6期:“‘唷喂!--都满堂了。’我听到身后一个女人的、浓重的川西口音。”2.整个堂上。《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当下满堂嬉笑,一片寒暄。”3.春秋、战国时楚地。即两棠。在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为险要之地。汉桓宽《盐铁论·险固》:“楚有汝渊、满堂之固而灭於秦。”4.代指金玉。语出《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今欲使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