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久晴江水涸,直揭小樊厉源漳
诗句 | 读音 |
---|---|
直揭小樊厉源漳 |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陽 拼音: zhíjiē|qìxiǎofán4yuánzhāng |
隆冬久晴江水涸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入十九鐸 拼音: 2dōngjiǔqíngjiāng shuǐhé |
隆冬久晴江水涸,直揭小樊厉源漳释义
【直】〔古文〕《唐韻》除力切《集韻》逐力切,音値。《說文》正見也。《博雅》正也。《玉篇》不曲也。《易·坤卦》直其正也。《書·洪範》王道正直。又準當也。《禮·投壺》馬各直其算。《史記·平準書》以白鹿皮爲皮幣,直四十萬。又《增韻》當也。《儀禮·士冠禮》主人立于阼階下,直東序西面。《疏》謂當堂上東序牆也。又伸也。《孟子》枉尺而直尋。又《玉篇》侍也。《晉書·羊祜傳》悉統宿衞,入直殿中。又順也。《詩·鄭風》洵直且侯。又猶宜也。《詩·魏風》爰得我直。又猶但也。《孟子》直不百步耳。又猶故也。《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嘗遊下邳,圯
【揭】《唐韻》《集韻》《韻會》居謁切,音訐。《說文》高舉也。或作。又《唐韻》基竭切《集韻》《韻會》丘傑切,音朅。義同。或作担。又作拮。又與偈通。車疾貌。《王應麟·詩攷》韓詩,匪車揭兮,見漢書王吉傳。又《唐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音傑。與同。或作搩。《增韻》舉而豎之也。《前漢·項傳贊》揭竿爲旗。《張衡·西京賦》豫章珍館,揭焉中峙。又擔也,負也。《戰國策》馮煖于是乗其車,揭其劒。《史記·東方朔傳》數賜縑帛,擔揭而去。又姓。《前漢·功臣表》安道侯揭陽定。又《唐韻》《集韻》《韻會》其謁切,音碣。亦擔也
【樊】《唐韻》附袁切,音煩。《說文》作,鷙不行也。从从棥。《徐曰》鷙,猶縶也。鷹隼之屬,見籠不得出,以左右攀引外也。《廣韻》樊,籠也。《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飮,不期畜于樊中。又通棥。《詩·小雅》止于樊。《說文》作棥。《孫炎曰》樊圃之樊也。謂樊籬。《莊子·山木篇》莊子遊乎雕陵之樊,睹一蟬得美而忘其身。又紛雜貌。《莊子·齊物論》樊然殽亂。又國名。《詩·大雅》生仲山甫。《毛傳》仲山甫,樊侯也。又地名。《左傳·隱十一年》王取田于鄭,而與鄭人以溫、原、絺、樊。又姓。《姓苑》仲山甫之後,因國爲氏。又《正韻》符
【厉】《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正韻》力霽切,音例。《說文》旱石也。从厂,蠆省聲。《徐曰》旱石,麤悍石。《玉篇》磨石也。《詩·大雅》取厲取鍛。又磨也。《左傳·成十六年》秣馬厲兵。《荀子·性惡篇》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又《說文》嚴也。《論語》聽其言也厲。又《廣韻》烈也,猛也。《禮·表記》不厲而威。又《玉篇》危也。《易·乾卦》厲无咎。又《爾雅·釋詁》厲,作也。《註》穀梁傳曰:始厲樂矣。《疏》興作也。《方言》厲,,爲也。甌越曰,吳曰厲。又《玉篇》虐也。《孟子》厲民以自養也。又《玉篇》上也。《詩·衞風》在彼淇厲。
【源】《廣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說文》水泉本也。《禮·月令》爲民祈祀山川百源。《註》衆水始出爲百源。又水名。《水經注》沁水東與丹水合,水出上黨高都縣故城東北阜下,俗謂之源源水。又姓。《北魏書·源賀傳》禿髮傉檀之子賀入後魏,魏大武謂之曰:與卿同源,可爲源氏。 《韻會》本作厵,篆省作原。
【漳】《唐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章。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川漳。《山海經》發鳩之山,漳水出焉。又東北百二十里曰少山,淸漳水出焉。又水出南郡臨沮。《山海經》荆山,漳水出焉。又州名。《韻會》唐折福州西南境,置漳州。漢典考證:〔《韻會》唐拆福州西南境,置漳州。〕 謹照原文拆改折。 考證:〔《韻會》唐拆福州西南境,置漳州。〕 謹照原文拆改折。
【隆】《唐韻》力中切《集韻》《韻會》《正韻》良中切,音癃。《說文》豐大也。又《玉篇》中央高也。《爾雅·釋山》宛中隆。《疏》山形中央蘊聚而高者名隆。又《戰國策》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又與窿通。《正韻》穹窿,天勢。本作隆。《司馬相如·上林賦》穹隆雲橈。又《玉篇》盛也。《禮·檀弓》道隆則從而隆,道汙則從而汙。《史記·封禪書》文王攺制,爰周郅隆。《前漢·武帝紀》迫隆冬至。《註》隆冬,猶言盛冬也。又《禮·祭義》頒禽隆諸長者。《註》隆,猶多也。又《荀子·致士篇》君者,國之隆也。《註》隆,猶尊也。《史記·平準書》方隆
【冬】〔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都宗切,篤平聲。《說文》四時盡也。《禮·月令》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樂記》冬,藏也。《前漢·律歷志》冬,終也。《白虎通》冰霜,冬之也。《鶡冠子·環流篇》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又姓。《韻會》前燕有司馬冬壽。
【久】《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已有切,音九。暫之反也。《易·繫辭》恆久也。《中庸》不息則久。《註》久,常於中也。《老子·道德經》天乃道,道乃久。又待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又《說文》久,从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引周禮,久諸牆以觀其橈。◎按今《考工記·廬人》作灸,諸牆以眡其橈。註灸,猶柱也。釋文音救。又《儀禮·士喪禮》夏祝鬻餘飯用二鬲,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疏》灸,塞義,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又《韻補》叶舉里切,音几。《詩·邶風》何其久也
【晴】《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慈盈切,音情。夝或作晴暒。《玉篇》雨止也,晴明也,無雲也。《史記·天官書》天晴而見景星。又《韻補》叶慈良切。《張籍·祭韓愈詩》公因同歸還,居處各一方。中秋十六夜,魄圓天差晴。又《說文》夝,雨而夜除星見也。《註》今俗作晴,非。
【江水】即长江。《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高诱注:“江水出岷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岷山,即瀆山也,水曰瀆水矣。又谓之汶。阜山在徼外,江水所导也。”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
【涸】《唐韻》下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音鶴。《爾雅·釋詁》竭也。《禮·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又《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護。義同。 《說文》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