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集天津尾,杓携井络坤
诗句 | 读音 |
---|---|
龙集天津尾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七尾 拼音: lóng jítiān jīnwěi|yǐ |
杓携井络坤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十三魂 拼音: sháo|biāoxiéjǐng luòkūn |
龙集天津尾,杓携井络坤释义
【龙集】1.犹言岁次。龙,指岁星。集,次于。汉王莽《铜权铭》:“岁在太梁,龙集戊辰。”唐张说《故洛阳尉赠朝散大夫马府君碑》:“今龙集戊申,将返葬故国。”清钱谦益《张昭子墓志铭》:“有明崇禎,龙集癸未,葬张昭子于梁水之原。”2.谓贤者云集。晋傅咸《答栾弘》诗:“乃延羣彦,龙集凤会。”南朝宋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大宗戾止,座众龙集。”
【天津】银河。《楚辞·离骚》:“朝发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王逸注:“天津,东极箕斗之閒,汉津也。”唐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诗:“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宋欧阳修《鹊桥仙》词:“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2.指天津桥。唐李白《扶风豪士歌》:“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宋张耒《和周廉彦》:“修禊洛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緑浮堤。”参见“天津桥”。3.星名。位于北方七宿中的女宿之北,凡九星。在银河分支处,故称。《晋书·天文志上》:“天津九星,横河中,一曰天汉,一曰天江。”汉
【尾】〔古文〕《廣韻》《集韻》《正韻》無匪切《韻會》武匪切,音委。《說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後。《玉篇》鳥獸魚蟲皆有之。又末後稍也。《易•未濟》狐濡其尾。《書•君牙》若蹈虎尾。又《詩•邶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註》瑣,細。尾,末也。又《戰國策》王若能爲此尾。《註》終也。又東方星名,十八度尾爲大辰。又次名。《禮•月令》日月會於鶉尾,斗建申之辰也。又底也。《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註》尾猶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又《書•堯典》仲春鳥獸孶尾。《註》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驗其氣之和也。又陪
【携】俗攜字。(攜)《唐韻》戸圭切《集韻》懸圭切,音畦。《說文》提也。《六書故》縣持也。《書·立政》左右攜僕。《註》攜持僕御之人。《詩·大雅》如取如攜。《疏》物在地上,手舉攜之。《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註》提攜,謂牽將行。又離也。《左傳·僖七年》招攜以禮。《周語》節度不攜。又連也。《前漢·天文志》杓攜龍角。《註》杓,斗柄也。又姓。見《姓苑》。或省作。俗作携擕,非。
【井络】区域。晋左思《蜀都赋》:“岷山之精,上为井络。”刘逵注:“《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天井’,言岷山之地,上为东井维络;岷山之精,上为天之井星也。”唐孙樵《刻武侯碑阴》:“是井络之野,与武侯存亡俱矣。”惜秋《维新梦·授职》:“回望天彭井络,彗星作作芒寒。”2.井宿的分野。专指岷山。唐李商隐《井络》诗:“井络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张索《拟李义山<井络>》诗:“井络天彭地势雄,极天云雾起鸿濛。”3.泛指蜀地。《宋书·袁豹传》:“清江源於滥觴,澄氛祲於井络。”宋陆游《
【坤】〔古文〕巛《廣韻》苦昆切《集韻》《韻會》《正韻》枯昆切,音髡。地也。《釋名》順也,上順乾也。《易》卦名。《象傳》地勢坤。《說卦》坤爲地。又叶巨員切,音拳。《桓君山仙賦》氾氾濫濫,隨天轉旋。容容無爲,壽極乾坤。《蘇軾·服胡麻賦》至陽赫赫,發自坤兮。至隂肅肅,躋于乾兮。 《說文》从土从申。土位在申,古作巛,象坤畫六斷也。 別作。字原作下介。字从。,古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