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敬一言岂通论,长雄气习争相挻
诗句 | 读音 |
---|---|
长雄气习争相挻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二仙 拼音: cháng|zhǎngxióngqì xízhēngxiāng|xiàngshān |
娄敬一言岂通论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lóujìngyī yánqǐ|kǎitōng lùn |
娄敬一言岂通论,长雄气习争相挻释义
【长】〔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又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又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又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又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又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又《博
【雄】〔古文〕赨《集韻》《韻會》胡弓切,音熊。《說文》鳥父也。《爾雅·釋鳥》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詩·邶風》雄雉于飛,泄泄其羽。又《集韻》牡也。《詩·齊風》雄狐綏綏。○按詩衞風傳云:飛曰雌雄,走曰牝牡。然齊風言雄狐,狐,走類也,亦曰雄。《正字通》云:物各有雌雄,鱗介至蟣蝨皆然,詩傳分屬獸禽,非。又《集韻》一曰武稱。《左傳·襄二十一年》齊莊公朝指殖綽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人物志》草之精秀者爲英,鳥之將羣者爲雄。張良是英,韓信是雄。又州名。《韻會》本涿郡地,周置雄州。又南雄州,百粵地南,漢置雄州,宋加南字。
【气习】1.风气和习俗。宋曾巩《黄莘职方员外郎制》:“四海九州之疆域,山川风土之气习,载於图籍,典以郎曹。”元杜本《古意》诗:“但恐气习移,古今不同才。”清黄宗羲《汪氏三子诗序》:“休阳汪周士、晋贤、季青三子皆天下才,而爱风雅,喜读书……闻其风者,多操舟到门,结交而后去,顾非今世坊社之气习比也。”2.气质;习性。《朱子语类》卷一一九:“如此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气习不期变而变矣。”宋叶适《将仕郎嵇君墓记》:“事亲纯孝,处己俭约,有乃父风,无子弟气习。”明刘东星《史阁款语》:“余虽曰仕宦,而清素未脱寒酸气习。”《红
【争】〔古文〕《唐韻》側莖切《集韻》甾耕切,音箏。《說文》引也。从。《徐鉉曰》音曳。二手而曳之,爭之道也。《廣韻》競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又《玉篇》諫也。又訟也。《增韻》理也,辨也。《禮·曲禮》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又姓。《正字通》印藪有爭不識,爭同。又《集韻》側逬切,箏去聲。義同。又《廣韻》本作諍,諫諍也,止也。《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韻會》俗作争,非。漢典考證:〔《禮·曲禮》非理不決。〕 謹照原文非理改非禮。 考證:〔《禮·曲禮》非理不決。〕 謹
【相】《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又《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又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又《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又《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又《爾雅·釋詁》導也。又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
【挻】《唐韻》式連切《集韻》《韻會》《正韻》尸連切,音羶。《說文》長也。《增韻》引也。《晉書·食貨志》挻亂江南。《唐書·盧鈞傳》相挻爲亂。又《揚子·方言》取也。秦晉之閒,凡取物而逆謂之篡,楚或謂之挻。又遁也。《賈誼·治安策》主上有敗,則因而挻之矣。又《六書故》掌擊也。挻重於批。俗作搧。又《廣韻》柔也,和也。《集韻》揉也。或作煽。又《集韻》抽延切,音脠。讀近諂平聲。亦長也。又夷然切,音延。亦取也。又周也。
【娄】〔古文〕《集韻》《韻會》隴主切,音縷。卷婁,形神交役也。《莊子·徐無鬼》舜舉童土之地,齒長明衰,不得休歸,所謂卷婁者也。又繫馬曰維,繫牛曰婁。牛馬維婁,見《公羊》。又《集韻》龍遇切《正韻》良據切。同屢。煩數也。《前漢·公孫弘傳》上方興功業。婁舉賢良。又《元帝紀》百姓婁遭凶咎。又《集韻》倫爲切,音羸。墊婁,地名。在西羌。又《廣韻》洛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星名。《禮·月令》季冬之月,日在女昏婁中。《淮南子·天文訓》二月建奎婁。又地名。《春秋·隱四年》莒人伐杞,取牟婁。又《僖十八年》衞
【敬】〔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居慶切,音竟。《說文》肅也。《釋名》敬,警也。恆自肅警也。《玉篇》恭也,愼也。《易·坤卦》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書·洪範》敬用五事。《周禮·天官·小宰》三日廉敬。《註》敬,不解於位也。《禮·曲禮》毋不敬。《註》禮主於敬。《左傳·僖三十三年》敬德之聚也。《論語》修己以敬。又《後漢·周燮傳》安帝以纁羔幣聘燮,燮因自載到潁川陽城,遣生送敬,遂辭疾而歸。《註》送敬,猶致謝也。又姓。《廣韻》敬仲之後,漢有揚州刺史敬歆。又《韻補》叶居卿切。《曹植·車渠椀賦》何神怪之巨偉,信一覽而尤
【一言】字。《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汉班固《白虎通·谥篇》:“謚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謚,质者以两言为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2.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唐魏徵《述怀》诗:“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孙炳华《重赏之
【岂】《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說文》還師振旅樂也。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與凱愷通。軍勝之樂也。又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 《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漢典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考證:
【通论】通达的议论。《后汉书·冯衍传下》:“讲圣哲之通论兮,心愊忆而纷紜。”宋苏轼《谢翰林学士表》之一:“学虽篤志,皆场屋之空文;言不适时,岂朝廷之通论。”清归庄《昆山石歌》:“贵玉贱石非通论,三献三刖千古恨!”2.贯通诸说的言论。多用于书名。《后汉书·沛献王辅传》:“辅矜严有法度,好经书,善説《京氏易》、《孝经》、《论语》传及图讖,作《五经论》,时号之曰《沛王通论》。”《晋书·束晳传》:“晳才学博通……其《五经通论》、《发蒙记》、《补亡诗》、文集数十篇,行于世云。”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