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长江路,舟车昼不闲
楼下长江路,舟车昼不闲释义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
【长江】泛指长的江流。宋曾巩《道山亭记》:“福州治侯官……其地於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2.水名。古专称江,后以江为大川的通称,始称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区,在上海市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为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典
【路】《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又《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又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
【舟车】1.船和车。《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夷狄殊俗之国,辽絶异党之域,舟车不通,人跡罕至。”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晧书》:“自刳木以来,舟车之用,未有如今日之盛者也。”2.谓乘船、乘车旅行。亦借指旅途。清戴名世《<庚辰小题文选>序》:“舟车之暇,乃为抉择小题文之最工者,凡三百餘篇,既卒业而书其説。”如:舟车劳顿。
【不闲】不娴熟,不精通。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以孔璋之才,不闲於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何道不洽,何艺不闲。”不得闲暇。《楚辞·九歌·湘君》:“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閒。”王逸注:“閒,暇也。”唐卢纶《和李使君三郎早秋》诗:“道合偏多赏,官微独不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