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梦何时尽,征途望每赊

旅梦何时尽,征途望每赊

诗句读音
征途望每赊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zhēng túwàngměishē
旅梦何时尽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lǚ mènghé shíjìn|jǐn

旅梦何时尽,征途望每赊释义

【征途】亦作“征涂”。1.行军路上;出征之路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缘生从戍行旅,征途讯访,既非旧土,故无所究。”陈毅《过微山湖》诗:“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闽西三年游击战争》:“闽西人民的子弟兵,终于实现了开赴前线抗日的夙愿……挥泪高歌,踏上了新的征途。”2.远行的路途;行程。南朝陈徐陵《秋日别庾正员》诗:“征途愁转旆,连骑惨停鑣。”唐杜甫《龙门》诗:“往来时屡改,川陆日悠哉!相閲征涂上,生涯尽几迴。”宋柳永《鹊桥仙》词:“届征途,携书剑,迢迢匹马东去。”清陈裴之《香畹

【望】〔古文〕《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又《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望。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又《博雅》覗也。《韻會》爲人所仰曰望。又責望。又怨望。又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又《釋名

【每】《唐韻》武罪切《集韻》《韻會》母罪切《正韻》莫賄切,音浼。《增韻》常也,各也,凡也。《三蒼》曰:每,非一定之辭。《詩·小雅》每懷靡及。《莊子·外物篇》聖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郭象註》事不遠本,故其功每成。又雖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詩·小雅》每有良朋。《箋》言雖有良朋也。又貪也。《前漢·賈誼傳》衆庶每生。《註》孟康曰:每,貪也。《敘傳》致死爲福,每生作旤。又姓。每當時,漢人。見《印藪》。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妹。數也。一曰田美也。《左傳·僖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註》每有枚

【赊】《唐韻》式車切《集韻》《韻會》詩車切《正韻》詩遮切,音奢。《說文》貰買也。《周禮·地官·司市》以泉府同貨而斂賒。《註》無貨則賒,貰而予之。又《類篇》一曰遠也。《王勃·太公遇文王贊》城闕雖近,風雲尚賒。又《篇海》凡人謂遲緩爲賒。又同奢。《後漢·仲長統傳》楚楚衣服戒窮賒。《註》奢同。又叶詩戈切。《謝靈運·感時賦》相物類以迨已,閔交臂之匪賒。揆大耋之或遄,指崦嵫于西阿。 《正字通》俗从余作賖。

【旅梦】旅人思乡之梦。唐张乔《荆楚道中》诗:“春宵多旅梦,夏闰远秋期。”唐韩偓《午寝梦江外兄弟》诗:“空庭日午独眠觉,旅梦天涯相见迴。”前蜀韦庄《春日》诗:“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改官诗》:“高枕连宵酣旅梦,小牋沿路记归程。”

【何时】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龙城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刘大白《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典

【尽】《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