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春禊,元巳芳年
洛城春禊,元巳芳年释义
【元巳】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自三国魏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汉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軫,祓于阳濒。”自三国魏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文选·沉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张铣注:“元巳,上巳也。”
【芳】《唐韻》《集韻》《正韻》敷方切,音妨。《說文》香草也。《屈原·離騷》雜杜蘅與芳芷。《註》杜蘅、芳芷,皆香草名。又《玉篇》芬芳,香氣貌。《司馬相如·美人賦》芳香芬烈。又《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臭也。《晉書·元帝紀》文景垂仁,傳芳于南頓。又《韻會》州名。地多芳草,置在常芳縣。又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漢有幽州刺史芳垂敷。 《韻學集成》作芳。芳字从屮作屮下方。漢典考證:〔《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貌也。〕 謹照原文貌改臭。 考證:〔《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洛】〔古文〕洜《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各切,音落。《春秋·說題辭》洛之爲言繹也。言水繹繹光耀也。又水名。《書·禹貢》伊洛瀍澗。《前漢·地理志》洛水,出弘農上洛縣冢嶺山,東北至鞏縣入河。《山海經》讙舉之山,洛水出焉。又雍州之浸。《詩·小雅》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周禮·夏官·職方氏》正西曰雍州,其浸渭洛。《註》洛出懷德。又蜀有洛水。《山海經》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洛水出焉。《水經注》洛水,出廣漢郡洛縣漳山。又東海郡有洛水。《水經注》水出太山南武陽縣之冠石山。又洛陽,地名。《一統志》洛陽,成周之地。漢
【城】《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又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又《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
【春禊】古时民俗,官民于三月上巳(魏以后为三月初三)在水滨举行盥洗祭礼,以除不祥,谓之春禊。禊,洁。南朝宋谢朓《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之五:“秋祓濯流,春禊浮醴。”隋江总《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唐王维《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兰亭去此一千里,春禊故事知谁修?”参阅汉应劭《风俗通·祀典·禊》、《晋书·礼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