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浦见秋鸿,江南老芳芷

洛浦见秋鸿,江南老芳芷

诗句读音
洛浦见秋鸿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luò pǔjiàn|xiànqiū hóng
江南老芳芷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jiāng nánlǎofāng zhǐ

洛浦见秋鸿,江南老芳芷释义

【洛浦】洛水之滨。汉张衡《思玄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宋周邦彦《燕归梁·咏晓》词:“曾经洛浦见惊鸿,关山隔,梦魂通。”明杨珽《龙膏记·邪萌》:“虚飘飘暮雨朝云,笑宋玉枉赋巫山神女;空渺渺春松秋菊,叹陈王浪传洛浦仙姝。”2.借指洛神。唐梁鍠《名姝咏》:“临津双洛浦,对月两嫦娥。”元张可久《寨儿令·题晴》曲:“珮环声真洛浦,水月面活观音。”参见“洛神”。典

【见】《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

【秋鸿】1.秋日的鸿雁。古诗文中常以象征离别。南朝梁沉约《愍衰草赋》:“秋鸿兮疏引,寒鸟兮聚飞。”唐李益《赋得早燕送别》:“一别与秋鸿,差池詎相见。”宋苏轼《送陈睦知潭州》诗:“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清方文《重过东坝访汤仲贻兄弟时仍三白下未归》诗:“秋鸿飞不定,翘首暮云天。”2.古琴曲。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全曲分三十六段,每段均有标题和歌词,是篇幅最长的琴曲之一。此曲以飞翔凌空的秋鸿为喻,抒写怀才不遇、自命清高者的心情。漢

【江南】1.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江西省一带;后来多指今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江南之梦。”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江南,不属本州。”唐张九龄《感遇》诗:“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陈毅《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江南。”周恩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2.南北朝时,南朝与北朝隔江对峙,因称南朝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江南。南朝

【老】〔古文〕《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又《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又《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又《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又《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

【芳芷】《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王逸注:“杜蘅、芳芷,皆香草也。”汉刘向《九叹·怨思》:“淹芳芷於腐井兮,弃鸡骇於筐簏。”唐李羣玉《黄陵庙》诗:“风迴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