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食甘藜藿,归心忆薜萝

旅食甘藜藿,归心忆薜萝

诗句读音
旅食甘藜藿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lǚ shígānlí huò
归心忆薜萝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guī xīnyìbì luó

旅食甘藜藿,归心忆薜萝释义

【旅食】1.古代谓士而无正禄者的宴饮。《仪礼·燕礼》:“尊士旅食于门西。”郑玄注:“旅,众也。士众食,谓未得正禄,所谓庶人在官者也。”2.谓平民百姓的饮食。《晏子春秋·杂上一》:“君子有力於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君子无力於民而旅食,不恶贫贱。”唐白居易《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安定皇甫公墓志》:“自布衣而佩服金紫,自旅食而庙饗祖考。”宋司马光《投梅圣俞》诗:“薄游困京师,旅食止脱粟。”3.客居;寄食。南朝齐江孝嗣《北戍琅琊城》诗:“薄暮苦羈愁,终朝伤旅食。”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

【甘】〔古文〕《唐韻》古三切《集韻》《韻會》《正韻》沽三切,感平聲。《說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者也。《韻會》五味之一。《正韻》甜也。《書·洪範》稼穡作甘。《傳》甘味生于百穀。《詩·衞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禮·月令》中央土,其味甘。又言之悅耳。亦曰甘。《左傳·昭十一年》幣重而言甘。又《詩·衞風》願言思伯,甘心首疾。《傳》甘,厭也。《疏》謂思之不已,乃厭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厭足,故云:甘,厭也。又《左傳·莊九年》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註》甘心,言欲快意戮殺之。又《易·臨卦》六三甘

【藜藿】1.藜和藿。亦泛指粗劣的饭菜。《韩非子·五蠹》:“糲粢之食,藜藿之羹。”《文选·曹植<七启>》:“予甘藜藿,未暇此食也。”刘良注:“藜藿,贱菜,布衣之所食。”明王宠《送钱太常元抑祠祭显陵》诗:“我辈饱藜藿,散发从箕潁。”闻一多《奇迹》诗:“这心是真饿得慌,我不能不节省点,把藜藿权当作膏粱。”2.指贫贱的人。南朝梁江淹《效阮公诗》之十一:“藜藿应见弃,势位乃为亲。”

【归心】1.诚心归附。《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絶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之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由是天下之人归心焉。”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我汉王豁达大度……所以英雄之士,莫不归心。”陈毅《六十三岁生日述怀》诗:“马列最伟大,世界正归心。”2.安心。《商君书·农战》:“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归心於农。”《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3.归附的念头。《史记·项羽本纪》:“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岂有归心?”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

【忆】《廣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正韻》伊昔切,音抑。念也,思也,記也。《古詩》下有長相憶。 《增韻》古作意,誤。

【薜萝】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王逸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唐张乔《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南朝梁吴均《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唐韩偓《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清黄遵宪《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