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温简介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
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
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
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
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
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
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
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曾从陆贽治《春秋》,从梁肃为文章,学有渊源。
其文俊拔赡逸,颇有文采,《旧唐书·吕温传》称其文“有左丘明、班固之风”。
与柳宗元、元稹等相厚,在衡与石鼓书院李宽、衡岳寺灵澈、九真观田良逸等友善,乐道参玄。
尝奉敕祭告南岳。
卒后,刘禹锡将其诗文辑为《吕衡州集》二十卷,后有《吕和叔文集》行世,《全唐诗》收其诗二卷百余首。
吕温在法律思想上强调明刑立威,认为治理国家必须“权之以法制、董之以刑罚”;但又认为刑罚是道德的辅佐,刑罚的运用必须服务于“导之以德”,以达到使人“迁善远罪”的目的。
为了维护封建法制的严肃性和力求执法公正,他提出了两个主张:①反对“功臣恕死”的规定,认为功不可以不赏,罪不可以不刑;信赏必罚是天经地义。
如果有功勋的人犯了死罪予以免死,或者没有犯罪而先行恕死,乃是弃信废刑,挠权乱法,以罪宠人。
这样不但不能劝善惩恶,反而会鼓励犯罪,对国家对功臣都将有害无益。
②反对纳粟赎罪的规定,认为刑赏是国之大本,不可不严肃对待。
汉代曾用过纳粟的办法除罪拜爵,但那是“杂霸道而隳王制,昧宏规而狃小利”。
以之拜爵,固然毁坏了有功必赏的规定,以之除罪,更是废弃了有罪必罚的法律,是对残贼之徒和□宄之党大开免罪之门,使凶人酷吏可以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恶。
这样,刑法规定得再严,甚至“临以斧钺,驱于鼎镬”,也是不足以立威的。
吕温的热门古诗
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樵采未侵征虏墓,
耕耘犹就破羌屯。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华风亦暗存。
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
百忧攒心起复卧,夜长耿耿不可过。
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
息驾非穷途,未济岂迷津。独立大河上,北风来吹人。
雪霜自兹始,草木当更新。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晨飙发荆州,落日到巴丘。方知刳剡利,可接鬼神游。
二湖豁南浸,九派驶东流。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
忆昔斗群雄,此焉争上游。吴昌屯虎旅,晋盛骛龙舟。
宋齐纷祸难,梁陈成寇雠。钟鼓长震耀,鱼龙不得休。
风雪一萧散,功业忽如浮。今日时无事,空江满白鸥。
南山双乔松,擢本皆千寻。夕流膏露津,朝被青云阴。
负雪出深涧,摇风倚高岑。明堂久不构,云干何森森。
匠意方雕巧,时情正夸淫。生材会有用,天地岂无心。
- 71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