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诗句读音
城堞多倾坠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chéng diéduōqīng zhuì
闾阎半飘荡平仄:平 仄 平 仄
拼音: lǘ yánbànpiāo dàng

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释义

【城堞】的矮墙。汉贾谊《新书·春秋》:“及翟伐卫,寇挟城堞矣。”唐元稹《欲曙》诗:“片月低城堞,稀星转角楼。”清魏源《城守篇·守备上》:“城堞亦名城垜,以躲身为义也。不能躲身则如勿堞。堞不宜太高,高则掷石无力;堞口不宜太狭,狭则碍於击贼。”2.泛指城墙。唐白居易《大水》诗:“潯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閭阎半漂荡,城堞多倾坠。”宋苏舜钦《诣匦疏》:“闻河东地大震裂,涌水,坏屋庐城堞。”康有为《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城堞逶迤万柳红,西山岧嵽霽明虹。”

【多】〔古文〕《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又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又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又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又荒俗呼

【倾坠】陷落;倒塌。晋葛洪《抱朴子·知止》:“夫筴奔而不止者,尠不倾坠;凌波而无休者,希不沉溺。”唐白居易《大水》诗:“閭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明王廷相《慎言·乾运》:“山石之欹侧,古地之曾倾坠也;山有壑谷,水道之荡而日下也。”

【闾阎】1.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史记·平準书》:“守閭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唐白居易《湖亭望水》诗:“岸没閭阎少,滩平船舫多。”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以臣所见,閭阎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贵,小民奔走拮据,艰於生计。”2.泛指民间。《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甘茂起下蔡閭阎,显名诸侯,重彊齐楚。”《梁书·处士传·何胤》:“顷者学业沦废,儒术将尽,閭阎搢绅,尠闻好事。”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五:“皆言衣食于官久,不愿为农,又皆习弓刀,一旦散之閭阎,必皆为盗贼。”章炳麟《驳建立孔教议》

【半】《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又《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飘荡】亦作“飘盪”。1.在空中随风摆动。南朝梁吴均《梅花落》诗:“独有梅花落,飘荡不依枝。”《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杨白花》:“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闥,杨花飘荡落南家。”巴金《秋》四:“但是那温柔的,比任何琴弦所能发出的还更温柔的声音至今还在他的耳边飘荡。”柳青《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从北京广播电台发出的音乐,就在暮色苍茫中悠扬嘹亮地飘荡开来。”2.在水面上随波浮动。《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往年龙舟飘荡,隔在南岸,圣躬蹈危,臣下破胆。”3.指被水冲走。《东周列国志》第八四回:“﹝智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