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骨白云长已矣,空馀流水向人间
| 诗句 | 读音 | 
|---|---|
| 空馀流水向人间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kōng|kòng|kǒngliú shuǐ4rén jiān | 
| 埋骨白云长已矣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mái|mángǔ|gūbái yúncháng|zhǎngyǐ yǐ | 
埋骨白云长已矣,空馀流水向人间释义
【空】《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又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又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又太空,天也。又地名。《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
【流水】流动的水;活水。《诗·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宋沉括《梦溪补笔谈·药议》:“孙思邈《千金方》人参汤,言须用流水煮,用止水则不验。”碧野《富春江畔》:“这流水是半山‘冰壶洞’的飞瀑渗入山脚的‘双龙洞’,汇成深潭,然后由‘双龙洞’石潭中流出来,形成了这一条长流不涸的山涧。”2.谓水向低处流逝。《东观汉记·明帝纪》:“十四年,帝作寿陵。制:‘令流水而已。’”3.形容流逝的岁月。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4.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史记·货殖列传》:“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人间】閒”。1.人类社会。《韩非子·解老》:“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后汉书·卓茂传》:“凡人之生,羣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寧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閒邪?”宋苏轼《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清郑燮《寄许生雪江》诗之二:“金紫人间事,縹緗我辈需。”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横空出世,莽崑崙,閲尽人间春色。”2.尘世;世俗社会。《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晋陶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宋赵令
【埋】《唐韻》莫皆切《集韻》《韻會》《正韻》謨皆切,音霾。《釋名》葬不如禮曰埋痗也。趨使痗腐而已。又藏也。《左傳·昭十三年》埋璧于太室之庭。《後漢·張綱傳》漢安元年,遣八使循行風俗,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亭。又叶呂支切,音離。《左傳·萊人歌》景公死乎,不與埋。三軍之事乎,不與謀。師乎師乎,何黨之乎。 《說文》本作薶。俗作埋。《周禮》省作貍。
【骨】《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音汨。《說文》肉之覈也。《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又牲骨。《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又姓。《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又苦骨,苦參別名。又多骨,白荳別名。見《本草綱目
【白云】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唐苏颋《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蓬莱阁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2.黄帝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黄帝云师云名”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
【长】〔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又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又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又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又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又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又《博
【已矣】;逝去。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於我已矣。”宋王安石《伤杜醇》诗:“悲哉四明山,此士今已矣!”明刘基《江神子》词:“千古钟期今已矣,空惨愴对瑶琴。”2.语气词。用于句末,与“矣”同义。《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金王若虚《五经辨惑上》:“传为经作,而经不为传作。信传而诬经,其陋儒已矣。”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已’为语终之词,则与‘矣’同义;连言之则曰‘已矣’。”3.叹词。罢了,算了。《庄子·人间世》:“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汉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