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陇桑阴小山晚,六虬归去凝笳远
诗句 | 读音 |
---|---|
麦陇桑阴小山晚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上二十阮 拼音: mài lǒngsāngyīnxiǎo shānwǎn |
六虬归去凝笳远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liù|lùqiúguīqùníng jiāyuǎn|yuàn |
麦陇桑阴小山晚,六虬归去凝笳远释义
【麦陇】“麦垄”。1.麦田。南朝宋王僧达《答颜延年》诗:“麦垄多秀色,杨园流好音。”唐李白《赠徐安宜》诗:“川光浄麦陇,日色明桑枝。”宋欧阳修《山斋戏书绝句》之一:“蜜脾未满蜂採花,麦壠已深鳩唤雨。”郭小川《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当我写这诗篇的时候,绿色的麦垄还在向天边延伸。”2.麦田中的小路。应修人《麦陇上》:“伊只这么着,走在朝阳影里的麦陇上。”典
【桑】〔古文〕《唐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郞切,顙平聲。《說文》蠶食葉。《徐曰》叒音若。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搏桑叒木也。蠶所食神葉,故加木叒下以別之。《典術》桑箕,星之精。《詩·豳風·註疏》爰求柔桑,穉桑也。猗彼女桑,荑桑也。蠶月條桑,枝落采其葉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愛蠶食也。《史記·貨殖傳》齊魯千畝桑麻,其人與千戸侯等。又《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註》夏取桑柘之火。又檿桑,山桑也,絲中琴瑟絃。《書·禹貢》厥篚檿絲。又其材中弓榦。《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取榦之道
【阴】與隂同。見《字彙補》字註。(陰)〔古文〕霒侌瘖《唐韻》《集韻》《韻會》於今切《正韻》於禽切,音音。《說文》闇也。《釋名》陰,蔭也,氣在內奧蔭也。《玉篇》幽無形,深難測謂之陰。《易·坤卦》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禮·月令》百官靜事毋,以定晏陰之所成。又《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敎六宮。《註》陰禮,婦人之禮。又《內小臣》掌王之陰事陰令。又《地官·大司徒》以陰禮敎親,則民不怨。《註》陰禮,謂男女之禮。又陰晴。《詩·邶風》曀曀其陰。《又》以陰以雨。又《說文》山之北也。《書·禹貢
【小山】名。汉王逸《<楚辞·招隐士>解题》:“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参见“大山小山”。典
【晚】〔古文〕《唐韻》無遠切《集韻》《韻會》武遠切,音挽。《說文》莫也。《博雅》後也。《史記·李斯傳》君何見之晚。《前漢·天文志》伏見蚤晚。zdic.net漢典
【六】《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音陸。《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玉篇》數也。《增韻》三兩爲六,老隂數也。又國名。《左傳·文五年》楚人滅六。《史記·黥布傳》布者,六人也。《註》索隱曰:地理志,廬江有六縣。蘇林曰:今爲六安也。又叶錄直切,音近力。《前漢·西域敘傳》總統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貢,各以其職。
【虬】《直音》同虯。詳虯字註。
【去】《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又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又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又《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又《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
【凝笳】徐缓幽咽的笳声。《文选·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輈。”李善注:“徐引声谓之凝。”张铣注:“凝笳,其声凝咽也。”唐温庭筠《雉场歌》:“麦陇桑阴小山晚,六虯归去凝笳远。”宋梅尧臣《赠仆射侍中刘相公挽词》之一:“归椁关山远,凝笳道路悲。”
【远】〔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