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草已迷双凤阙,千花犹照九龙池

蔓草已迷双凤阙,千花犹照九龙池

诗句读音
千花犹照九龙池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qiānhuāyóuzhàojiǔ lóng chí
蔓草已迷双凤阙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màn cǎoyǐmíshuāngfèng quē

蔓草已迷双凤阙,千花犹照九龙池释义

【千】《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又《廣韻》漢複姓。又《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犹】《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玃屬。从犬,酋聲。《集韻》居山中,聞人聲豫登木,無人乃下。世謂不決曰猶豫。或作。《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又《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又《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又《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又《集韻》可止之辭也。《詩·

【九龙池】1.唐代长安池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明日三月初三,都要赶九龙池赏杨家一捻红。”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三折:“若耶溪西施戏瓢,九龙池玉环鬭草。”明蒋一葵《长安客话·九龙池》:“九龙池接近昭陵,其北有粹泽亭为累朝驻蹕之地。”2.故址在今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四川汶山县》:“巨人山在汶山县南三十里,山头有石如人……下有九池,俗传是九龙池。”

【蔓草】生有长茎能缠绕攀缘的杂草。泛指蔓生的野草。《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左传·隐公元年》:“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南朝梁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縈骨。”元萨都剌《和张仲举清溪夜行》:“蔓草古陵神道没,枫林夜火鬼祠灵。”清陈梦雷《西郊杂咏》之八:“残碑沉蔓草,石几卧青苔。”

【已】《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又《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又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又《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又《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又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又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

【迷】《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披切《正韻》綿兮切,音麛。《說文》惑也。《易·坤卦》先迷後得。《書·舜典》烈風雷雨弗迷。《詩·小雅》俾民不迷。

【双】《韻會》雙,俗作双,非。(雙)《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說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又《玉篇》兩也。《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又《玉篇》偶也。《詩·齊風》冠綏雙止。《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又獸名。《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吳任臣云: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駢志云:雙雙合體,蛩蛩假足。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又鳥名。《公羊傳·宣五年》其諸

【凤阙】1.汉代宫阙名。《史记·孝武本纪》:“其东则凤闕,高二十餘丈。”司马贞索隐引《三辅故事》:“北有圜闕,高二十丈,上有铜凤皇,故曰凤闕也。”《汉书·东方朔传》:“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闕,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颜师古注:“凤闕,闕名。”《艺文类聚》卷六二引晋潘岳《关中记》:“建章宫圆闕,临北道,凤在上,故曰凤闕也。”2.皇宫、朝廷。晋王嘉《拾遗记·魏》:“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闕望崔嵬。”唐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闕,铁骑遶龙城。”清陈维崧《南柯子·蝶庵花下送苏生仲补游京师》词:“挟瑟龙池上,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