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道江东怀李白,清才应合在金銮
诗句 | 读音 |
---|---|
清才应合在金銮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qīngcái1|4hé|gězàijīn luán |
漫道江东怀李白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màn dàojiāng dōnghuáilǐ bái |
漫道江东怀李白,清才应合在金銮释义
【才】《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又天地人爲三才。《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 一曰能也。《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論語》才難,不其然乎。《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又質也,力
【应】《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陵切,音膺。《說文》當也。从心聲。《徐曰》,鷹字也。本作,今作應。又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又《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又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又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又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又樂名。
【合】《唐韻》閤切《集韻》《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閣切,音盒。《說文》合口也。又《玉篇》同也。《易·乾卦》保合太和。《詩·小雅》妻子好合。又配也。《詩·大雅》天作之合。《前漢·貨殖傳》蘗麴鹽豉千合。《註》師古曰:蘗麴以斤石稱之,輕重齊則爲合。鹽豉以斗斛量之,多少等亦爲合。合者,相配耦之言耳。又會也。《禮·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註》合,會也。又聚也。《論語》始有曰:苟合矣。《註》合,聚也。又答也。《左傳·宣二年》旣合而來奔。《註》合,答也。又閉也。《前漢·兒寬傳》封禪告成,合祛于天地神明。《註》李奇曰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金銮】1.帝王车马的装饰物。金属铸成鸾鸟形,口中含铃,因指代帝王车驾。前蜀毛文锡《柳含烟》词:“昨日金鑾巡上苑,风亚舞腰纤輭。”2.见“金鑾殿”。3.翰林学士的美称。唐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仲则金鑾之英,季则蓬山之选。”宋梅尧臣《送白鹇与永叔依韵和公仪》:“玉兔精神怜已久,金鑾人物世无双。”《文献通考·职官八》:“前朝因金鑾坡以为门名,与翰林院相接,故为学士者称金鑾以美之。”4.白居易女儿的名字。后借指幼女。唐白居易《金銮子晬日》诗:“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鑾。”清王继香《<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古
【漫道】莫说,不要讲。唐王昌龄《送裴图南》诗:“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宋陆游《步至湖上寓小舟还舍》诗之五:“漫道贫非病,谁知懒是真。”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隋唐以前,是南北往来主要渡口的所在,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三国魏曹植《七启》:“臛江东之潜鼉,臇汉南之鸣鶉。”宋李清照《乌江》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清林则徐《次韵答陈子茂德培》:“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2.三国时孙权建都于建康,故又称孙吴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江东。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尚书令彧,告江东诸将校部曲,及孙权宗亲中外
【怀】《字彙補》敷救切,音副。怒也。(懷)〔古文〕褱《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音槐。《說文》念思也。从心褱聲。《論語》君子懷德。又歸也。《書·大禹謨》黎民懷之。《註》歸之也。又來也。《詩·齊風》曷又懷止。又《周頌》懷柔百神。《註》懷,來也。又安也。《書·秦誓》邦之榮懷。《詩·王風》懷哉懷哉。又包也。《書·堯典》蕩蕩懷山襄陵。又藏也。《論語》懷其寶,而迷其邦。《禮·曲禮》其有核者,懷其核。又慰也。《詩·檜風》懷之好音。又懷抱,胷臆也。《左傳·成十七年》瓊瑰盈吾懷乎。《論語》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又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