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梦泽连禾黍,断垄横冈散平楚

茫茫梦泽连禾黍,断垄横冈散平楚

诗句读音
断垄横冈散平楚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duàn lǒnghéng|hènggāngsàn|sǎnpíng chǔ
茫茫梦泽连禾黍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máng mángmèng zéliánhé shǔ

茫茫梦泽连禾黍,断垄横冈散平楚释义

【断垄】陇”。1.高而陡的冈垄。宋黄庭坚《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人登断壠求,我目归鸿送。”任渊注:“《孟子》曰:‘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注云:‘龙断谓堁断而高者也。’”2.不整齐、不连续的田垄。金元好问《野菊》诗:“荒畦断壠新霜后,瘦蝶寒螿晚景前。”3.条播作物由于土壤不好,病虫害严重,或播种技术不好等原因,一垄中有些地段的种子不出苗或出苗后死亡,这种现象叫断垄。

【横】《唐韻》戸盲切《集韻》《韻會》《正韻》胡盲切,音黌。《說文》闌木也。又《唐韻》縱橫也。東西曰縱,南北曰橫。亦作從橫。《史記·蘇秦傳》合從連衡。《漢書音義》利合爲從,威權相脅爲橫。又《呂覽·離謂篇》失從之意,失橫之事。《註》關東六國爲從,關西爲橫。一曰以六攻一爲從,以一離六爲橫。又《楚辭·招隱》不知橫之與縱。《註》緯曰橫,經曰縱。又星名。《前漢·天文志》王梁之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橫。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橫縣,屬琅邪郡。又學舍也。與黌通。《後漢·鮑德傳》修起橫舍。又姓。《風俗通》韓王子成號橫陽君,其後爲氏。

【冈】〔古文〕《廣韻》古郎切《集韻》《韻會》居郎切,音剛。《說文》岡,山脊也。从网从山,取上銳下廣形。《爾雅·釋山》山脊岡。《詩·周南》陟彼高岡。《小雅》如岡如陵。《五代史·唐紀》李克用破孟方立於郉州,還軍置酒三垂岡。又《韻會》通作阬。《前漢·揚雄傳》衆軍於東阬。《註》阬,讀作岡。 《韻會》說文本从山,俗又加山作崗,非。 《集韻》或作。

【散】〔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通作散。《易·說卦》風以散之。《禮·曲禮》積而能散。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註》散,放也。又《博雅》布也。《廣韻》散,誕也。《增韻》又宂散,閒散。《韻會》不自檢束爲散。《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註》不在可用之數。又姓。《書·君奭》有若散宜生。《傳》散氏,宜生名。又酒尊名。《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註》漆尊也,無飾曰散。《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禮·禮器》賤者獻以散。《註》五升曰散。○按《周禮》《

【平楚】1.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诗:“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唐李商隐《访隐》诗:“月从平楚转,泉自上方来。”明杨慎《升庵诗话·平林》:“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鲁迅《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2.犹平野。宋文天祥《汶阳道中》诗:“平楚渺四极,雪风迷远天。”清冯桂芬《劝树桑议》:“西北诸省千百里,弥望平楚,莫不宜桑。”

【茫茫】而辽阔。《关尹子·一宇》:“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儻儻而无羈乎。”宋王安石《化城阁》诗:“俯视大江奔,茫茫与天平。”清沉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鸿干者否?”朱德《苦热》诗之一:“滚滚长江嗟还逝,茫茫大野喜云封。”2.遥远。汉荀悦《<汉纪>论》:“茫茫上古,结绳而治。”唐杨衡《桂州与陈羽念别》诗:“茫茫从此去,何路入秦关?”清陈维崧《女冠子·本事》词之二:“路茫茫,度海云鬟乱,还宫绣带长。”龚尔位《怀人》诗之二:“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3.渺茫;模糊不清。汉

【梦泽】梦泽。唐李白《<大猎赋>序》:“楚国不过千里,梦泽居其大半。”明岑徵《湘潭晚春寄耒阳胡使君》诗:“东风緑遍章臺柳,夜雨寒生梦泽云。”清魏源《过洞庭》诗之四:“瞥眼君山失,吞胸梦泽涵。”汉

【连】《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又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又黏鳥曰連。《淮南子·覽訓》連鳥于百仞之上。又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又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

【禾黍】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蒙阴山,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宫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宋曾巩《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