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诗句读音
鞔鼓画麒麟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mán gǔhuàqí lín
看君击狂节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kàn|kānjūnjīkuáng jié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释义

【鞔鼓】张革蒙鼓。把皮革绷紧,固定在鼓框上,做成鼓面。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寧王尝夏中挥汗鞔鼓,所读书乃龟兹乐谱也。”《初刻拍寄惊奇》卷一:“内有一种是鼉龙,其皮可以鞔鼓,声闻百里,所以谓之鼉鼓。”章炳麟《新方言·释器》:“张革冒鼓亦曰鞔鼓。”

【麒麟】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管子·封禅》:“今凤凰麒麟不来,嘉穀不生。”宋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麒麟地上行。”郭沫若《屈原》第三幕:“你们要听那妖精的话,说凤凰是鸡,说麒麟是羊子,说龙是蚯蚓,说灵龟是甲鱼。”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人也。’”3.见“麒麟阁”。4.见“麒麟殿”。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

【击】《唐韻》古歷切《集韻》《韻會》吉歷切,音激。《說文》攴也。《徐曰》撲也。《廣韻》打也。《增韻》扣也。《易·蒙卦》擊蒙。《註》擊去童蒙,以發其昧。《史記·叔孫通傳》拔劒擊柱。又《酷吏傳》義縱以鷹擊毛摯爲治。又攻殺也。《楚語》刲羊擊豕。《註》擊,殺也。《前漢·高帝紀》急擊之勿失。又觸也。《莊子·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矣。或作撽。又《集韻》《韻會》《正韻》敵切,音檄。與覡同。男巫也。《荀子·王制篇》知其吉凶妖祥,傴巫跛擊之事也。《註》擊讀爲覡。又《集韻》吉詣切,音訃。人名。春秋晉有屠擊。

【狂节】疾速的节拍。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