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流罥苔槎,饥凫晒雪羽

漫流罥苔槎,饥凫晒雪羽

诗句读音
漫流罥苔槎平仄:仄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九麻
拼音: màn liújuàntái|tāi2
饥凫晒雪羽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韵脚:上九麌
拼音: jīfúshàixuěyǔ

漫流罥苔槎,饥凫晒雪羽释义

【漫流】1.水势很大的河流。唐于鹄《寄续尊师》诗:“春木带枯叶,新蒲生漫流。”2.随意流淌;到处流。明高启《赠钱文则琴呈良夫》诗:“漫流入沧海,悠然去无回。”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六章:“汗水虽然还是一直在他的脸颊和脖子周围漫流,他如今并不来揩拭他们。”

【罥】《廣韻》姑泫切《集韻》《韻會》《正韻》古泫切,音畎。《玉篇》挂也,係取也。《類篇》或作羂。《鮑昭·蕪城賦》荒葛罥塗。又《廣韻》古縣切《集韻》扃縣切,音睊。綰也。

【苔】《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臺。蘚也。《淮南子註》靑苔,水垢也。《陸龜蒙·苔賦》高有瓦苔,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 《集韻》亦作菭。

【槎】《唐韻》《韻會》仕下切《集韻》側下切《正韻》茶下切,音厏。《說文》衺斫也。本作。《魯語》里革曰山不槎檗。《尚書·刋木註》刋,槎其木。又《唐韻》仕加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加切,音查。義同。又桴也。同查。見查字註。漢典考證:〔《春秋·公羊傳》山木不槎。〕 謹按公羊傳無山木不槎之文。今改魯語里革曰山不槎檗。 考證:〔《春秋·公羊傳》山木不槎。〕 謹按公羊傳無山木不槎之文。今改魯語里革曰山不槎檗。

【饥】〔古文〕《玉篇》紀衣切,音機。《說文》穀不熟爲饑。从食幾聲。餘詳飢字註。

【凫】《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扶。《爾雅·釋鳥》舒鳧,騖。《郭註》鴨也。《疏》野曰鳧,家曰鴨。《又》鳧,雁醜,其足蹼,其踵企。《郭註》鳧雁腳閒有幕蹼屬相著,飛卽伸其腳跟企直。《疏》醜類也。《又》鸍,沈鳧。《註》狀似鴨而小,背文靑色,腳紅掌,短喙長尾。《詩·鄭風》弋鳧與雁。又《大雅》鳧鷖在涇。《註》鳧,水鳥。鷖,鳧屬。又《南越志》有私鳧棲息松閒不水處,宿必以樹。又《揚子方言郭註》江東有小鳧,其多無數,俗謂之寇鳧。又《山海經》鹿臺山有鳥,狀如雄雞,人面,曰鳧徯。又官名。《周禮·冬官考工

【晒】《字彙補》與曬同。(曬)《唐韻》《集韻》《韻會》所寄切,音躧。《說文》暴也。《前漢·中山靖王傳》臣聞白日曬光,幽隱皆照。《註》師古曰:曬,暴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所賣切,音。《玉篇》暴乾物也。亦作。又《集韻》所嫁切,音嗄。義同。又抽知切,音摛。舒也。

【雪】《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說文》本作。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又《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又《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又小雪、大雪,節名。見《後漢·律曆志》。又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又陽春白雪,古

【羽】《廣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禹。《說文》鳥長毛也。《廣韻》鳥翅也。《易·漸卦》其羽可用爲儀。《書·禹貢》齒革羽毛。《傳》羽,鳥羽。《周禮·天官·庖人》冬行鱻羽。《註》羽,鴈也。又《地官·司徒》宜羽物。《註》翟雉之屬。《禮·月令》其蟲羽。《註》象物从風鼓葉,飛鳥之屬。又五聲之一。《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又《大司樂》凡樂,圜鐘爲宮,黃鐘爲角,大簇爲徵,姑洗爲羽。《註》凡五聲,宮之所生,濁者爲角,淸者爲徵羽。《禮·月令》其音羽。《註》羽數四十八,屬水者,以爲最淸物之象也。又《樂記》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