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貊尽臣妾,县道皆羁縻
蛮貊尽臣妾,县道皆羁縻释义
【县道】县和道。汉制,邑有少数民族杂居者称道,无者称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檄到,亟下县道,使咸知陛下之意。”裴駰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县有蛮夷曰道。’”《汉书·梅福传》:“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輒报罢。”2.通行全县或县与县之间的道路。汉王充《论衡·别通》:“夫县道不通于野,野路不达于邑,骑马乘舟者,必不由也。”宋徐铉《送史馆高员外使岭南》诗:“双旌驰县道,百越从軺车。”典
【皆】《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街。《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又《字彙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又叶舉里切,音几。《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 《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从白。《集韻》或作皆,非。
【羁縻】亦作“羈靡”。亦作“羇縻”。1.系联。《汉书·郊祀志下》:“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莱者终无验……天子犹羈縻不絶,几遇其真。”颜师古注:“羈縻,繫联之意。马络头曰羈也。牛靷曰縻。”2.笼络;怀柔。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盖闻天子之牧夷狄也,其义羈縻勿絶而已。”《汉书·匈奴传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羈靡不絶。”《旧唐书·徐坚传》:“坚以蛮夷生梗,可以羈縻属之,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远涉。”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喇嘛效顺最早,而其术盛行东土,又夙为蒙古诸部落所崇信,故优礼彼教政,以羈縻外藩。”清龚
【蛮貊】亦作“蛮貉”。亦作“蛮貃”。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汉桓宽《盐铁论·通有》:“求蛮貉之物以眩中国,徙卭筰之货致之东海。”唐岑参《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包顺》:“按包公在当日已名动蛮貊如此。”原注:“指西羌于龙呵归汉,慕包拯名,乞姓包事。”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初稿》:“蛮貃无知,没我恩德,虏运将絶,腥羶秽朝。”
【尽】《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
【臣妾】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后亦泛指统治者所役使的民众和藩属。《易·遯》:“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汉书·食货志上》:“王莽因汉承平之业,匈奴称藩,百蛮宾服,舟车所通,尽为臣妾。”宋王禹偁《送笻杖与刘湛然道士》诗:“明明圣天子,德教如四维。蛮貊尽臣妾,县道皆覊縻。”严复《辟韩》:“而中国之尊王者曰:‘天子富有四海,臣妾亿兆。’臣妾者,其文之故训犹奴虏也。”2.使之为奴;统治,管辖。《商君书·错法》:“同列而相臣妾者,贫富之谓也。”唐元稹《授裴向左散骑常侍制》:“朕以将壮之年,臣妾天下,司其忿速,其在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