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罗绮悄无语,喉音止驻云裴回
诗句 | 读音 |
---|---|
满堂罗绮悄无语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mǎn tángluó qǐqiǎo|qiāowú yǔ |
喉音止驻云裴回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hóu yīnzhǐzhùyúnpéi huí |
满堂罗绮悄无语,喉音止驻云裴回释义
【满堂】1.充满堂上。《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驛坐者满堂。”《花城》1981年第6期:“‘唷喂!--都满堂了。’我听到身后一个女人的、浓重的川西口音。”2.整个堂上。《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当下满堂嬉笑,一片寒暄。”3.春秋、战国时楚地。即两棠。在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为险要之地。汉桓宽《盐铁论·险固》:“楚有汝渊、满堂之固而灭於秦。”4.代指金玉。语出《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今欲使朕
【罗绮】绮。多借指丝绸衣裳。汉张衡《西京赋》:“始徐进而羸形,似不任乎罗綺。”2.指衣着华贵的女子。唐李白《清平乐》词:“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綺三千。”宋柳永《迎新春》词:“徧九陌罗綺,香风微度。”清李渔《玉搔头·弄兵》:“看罗綺千行,列成屏架。”3.喻繁华。明夏完淳《杨柳怨和钱大揖石》:“到今罗綺古扬州,不辨秦灰十二楼。”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二》:“最怜罗綺地,回首已荒烟。”
【悄】《唐韻》親小切《集韻》《韻會》《正韻》七小切,音。《說文》憂也。《詩·邶風》憂心悄悄。又《風》勞心悄兮。又《集韻》《韻會》《正韻》七肖切,音俏。急也。
【无语】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唐任翻《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宋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2.形容寂静无声。唐崔涯《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金元好问《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黄菊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
【喉音】1.语音学名词。气流受阻于声带所发出的辅音。可依发音方法不同而分为两种:喉塞音和喉擦音。2.古音韵学中“七音”之一。如“三十六字母”中的“晓”、“匣”、“影”、“喻”四母。
【止】《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芷。《說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徐曰》初生根幹也。又《廣韻》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又靜也。《禮·玉藻》口容止。《註》不妄動也。《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又已也,息也。《論語》止吾止也。《史記·酷吏傳》寇盜不爲衰止。又居也。《詩·大雅》乃慰乃止。又《商頌》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又心之所安爲止。《書·益稷》安汝止。《孔傳》言當先安好惡所止。《正義》曰:止謂心之所止。
【驻】《唐韻》中句切《集韻》《韻會》株遇切,音注。《說文》馬立也。《玉篇》馬止也。《釋名》駐,株也,如株木不動。《正字通》天子行在之所曰駐蹕。又《集韻》遇切,音柱。義同。zdic.net漢典
【云】《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又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又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又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又云云:衆語也
【裴回】亦作“裵回”。1.彷徨。徘徊不进貌。《史记·吕太后本纪》:“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迺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裵回往来。”参见“徘徊”。2.徐行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楚王乃弭节裴回,翱翔容与。”参见“徘徊”。3.留恋。唐贾至《送夏侯子之江夏》诗:“留欢一杯酒,欲别復裴回。”参见“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