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座他乡别,何年此会同
诗句 | 读音 |
---|---|
何年此会同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hé|hē|hèniáncǐhuì tóng |
满座他乡别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入十七薛 拼音: mǎn zuòtā xiāngbié|biè |
满座他乡别,何年此会同释义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会同】1.汇合。《书·禹贡》:“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湖周五十里,城下陂池皆来会同。”2.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诗·小雅·车攻》:“赤芾金舄,会同有绎。”毛传:“时见曰会,殷见曰同。绎,陈也。”3.泛指朝会。晋潘岳《上客舍议》:“乃今四海会同,九服纳贡。”唐柳宗元《封建论》:“合为朝覲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章炳麟《箴新党论》:“声气相扶,交相诵美,哀亡上寿及以饮食会同之属,华实两尽,足以无憾。”4.聚会;会见。《南史·王悦之传》:“﹝王悦之﹞为吏部郎,邻省有会同者,
【满座】1.坐满座位。谓人多。南朝宋鲍照《代东门行》:“丝竹徒满座,忧人不解颜。”唐王勃《滕王阁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2.所有在座的人。唐白居易《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晏安恭为越州教授,张子韶为僉判。晏美髯,人目之为晏鬍。一日,同赴郡集,晏最末至,张戏之曰:‘来何晏乎?’满座皆笑。”《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店中满座听见他高声大喊,尽回头来看,也有问他姓名的。”茅盾《子夜》十七:“徐曼丽用了最清脆的声音说。立刻满座都鼓掌了。”3.
【他乡】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唐杜甫《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诗:“离亭非旧国,春色是他乡。”艾青《在世界的这一边》诗:“也不是他乡遇见了故知,许多人都从来不曾见面。”漢
【别】〔古文〕《唐韻》方別切《集韻》《韻會》筆別切《正韻》必列切,鞭入聲。《說文》分解也。《玉篇》分別也。《增韻》辨也。《禮·曲禮》日月以告君,以厚其別也。《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疏》謂小山與大山不相連屬者名鮮。《淮南子·齊俗訓》宰庖之切割分別也。《晉·仲長敖覈性賦》同稟氣質,無有區別。又傅別,謂券書也。《周禮·天官·小宰》八成,聽稱責以傳別。《註》鄭曰:爲大手書於一札,中字別之。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列切《正韻》避列切,便入聲。《玉篇》離也。《增韻》解也,訣也。《江淹·別賦》黯然銷者,惟別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