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君又一奇,枝干不少异

毛君又一奇,枝干不少异

诗句读音
枝干不少异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平七之
拼音: zhī gànbù shǎo4
毛君又一奇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máojūnyòuyī qí

毛君又一奇,枝干不少异释义

【枝干】1.树枝和树干。唐白居易《庐山桂》诗:“枝干日长大,根荄日牢坚。”杨朔《西江月--井冈山写怀之二》:“那檞树依旧无恙地挺立在山顶上,枝干显得有点苍老,生机却是旺盛得很。”2.喻大宗与旁支。《新唐书·吴兢传》:“皇家枝干,夷芟略尽。”参见“枝干相持”。3.谓枝附于干。喻关系密切。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序则同义,传説则异体,总其归涂,实相枝干。”4.支干。天干地支。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律历·十干》:“甲乙谓之干,子丑谓之枝。枝干相配,以成六旬。”参见“枝”。

【不少】多。《书·大诰》:“天降割於我家不少。”巴金《人民友谊的事业》:“但是后来车站上一下子出现了不少的人。”2.毫无。《史记·伯夷列传序》:“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典

【异】《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之切,音怡。《廣韻》已也。《書·堯典》异哉,試可乃已。《傳》异,已也,退也。言餘人盡巳,惟鯀可試,無成乃退。《正義》异聲近巳,巳訓止,是停住之意,故爲退也。又《集韻》發歎也。又《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怡去聲。《說文》舉也。又《廣韻》退也。又與異通。《列子·楊朱篇》何以异哉。(異)〔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移去聲。《說文》分也,从廾从。予也。《博雅》異分也。《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又不同也

【毛】《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旄。《說文》眉髮之屬,及獸毛也。《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詩·小雅》不屬于毛。《註》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周禮·秋官》《司儀》王燕,則諸侯毛。《鄭註》謂以須髮坐也。《齊語》班序顚毛,以爲民紀。《註》顚,頂也。毛,髮也。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又髮班白曰二毛。《禮·檀弓》古之征伐者,不獲二毛。又獸爲毛蟲。《周禮·地官》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註》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禮·月令》孟秋之月,其蟲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

【又】《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宥。《說文》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又《廣韻》又,猶更也。又《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一奇】奇计。《汉书·扬雄传下》:“今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宋史·宋祁传》:“贼若深入,以河东健马佐镇、定兵,掩其惰若归者,万出万全,此一奇也。”2.一件稀罕之物;一桩异事。汉刘向《说苑·反质》:“夫卫国虽贫,岂无文履一奇以易十稷之绣哉?”宋陆游《初春书怀》诗之二:“食观《本草》虽多事,醉读《离骚》自一奇。”指卦之一阳爻或数之一单数。《陆象山语录》卷下:“两偶一奇为少阳,两奇一偶为少阴。”《朱子语类》卷六五:“天下之万数,出於一奇一偶。”《宋史·儒林传四·蔡元定》:“数始於一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