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顶上携书簏,笠泽心中漾酒船
诗句 | 读音 |
---|---|
茅山顶上携书簏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máoshān dǐngshàng|shǎngxiéshū lù |
笠泽心中漾酒船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lì zéxīn zhōngyàngjiǔ chuán |
茅山顶上携书簏,笠泽心中漾酒船释义
【茅】《唐韻》莫交切《韻會》謨交切,音貓。《說文》管也。《易·泰卦》拔茅連茹。《詩·召南》白茅包之。《書·禹貢》包匭菁茅。《蔡邕·獨斷》天子大社,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授之,謂之授茅土。《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註》時楚以茅爲旌識。又國名。《左傳·襄二十四年》凡、蔣、郉、茅。《註》高平昌邑縣西有茅鄕。又享名。《史記·魏世家註》脩武軹縣有茅亭。又門名。《說苑》楚太子立于茅門之外。又山名。《晉書·許邁傳》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門,潛通五嶽。又姓。《通志·氏族略》茅氏,周公之後,子孫以國爲氏,秦有茅焦。又《韻補》迷侯切
【山顶】最高处。《尔雅·释山》:“山顶,冢。”郭璞注:“山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其山复涧重岭,敧叠若城,山顶泉流,瀑布悬泻。”唐刘商《金井歌》:“瑞雪不散抱层岭,阳谷霞光射山顶。”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翻过山顶,望见新郎的家了。”典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
【携】俗攜字。(攜)《唐韻》戸圭切《集韻》懸圭切,音畦。《說文》提也。《六書故》縣持也。《書·立政》左右攜僕。《註》攜持僕御之人。《詩·大雅》如取如攜。《疏》物在地上,手舉攜之。《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註》提攜,謂牽將行。又離也。《左傳·僖七年》招攜以禮。《周語》節度不攜。又連也。《前漢·天文志》杓攜龍角。《註》杓,斗柄也。又姓。見《姓苑》。或省作。俗作携擕,非。
【书簏】藏书用的竹箱子。唐皮日休《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诗:“茅山顶上携书簏,笠泽心中漾酒船。”宋陆游《发书画还故山戏书》诗:“昨日遣画笥,今日发书簏。”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2.讥讽读书多而不解书义或不善运用的人。《太平御览》卷六一六引南朝梁沉约《俗说》:“刘柳为僕射,傅迪为左丞。傅好读书而不解其义……刘道傅云:‘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典
【笠泽】1.即松江。《左传·哀公十七年》:“三月,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唐陆广微《吴地记》:“松江一名松陵,又名笠泽……其江之源,连接太湖。”明梁辰鱼《浣纱记·谋吴》:“其嗣主夫差日讲武于长洲,彼勇将伍员时耀兵于笠泽。”参见“松江”。2.指太湖。清方文《毘陵与何次德同舟至吴门》诗:“将归笠泽买吴舠,画舫青帘过驛桥。”清赵翼《读史》诗之一:“范蠡既霸越,一舸笠泽中,手挟西施去,同泛烟濛濛。”
【心中】中心点。《墨子·经说上》:“捷与狂之同长也,心中自是往相若也。”孙诒让间诂:“规画其边,周匝成圜形,则自圜边为多线,以往凑中点,其长诸线必正相等,此即同长相若之义。”2.心里。《国语·晋语二》:“使百姓莫不有藏恶於其心中。”晋欧阳建《临终诗》:“下顾所怜女,惻惻心中酸。”《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太太也觉心中颇有所感,忍泪含笑劝解。”典
【漾】〔古文〕瀁《唐韻》《韻會》《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水名。《說文》水出隴西柏道。《書·禹貢》嶓冢導漾。又水搖動貌。又長也。《王粲·登樓賦》川旣漾而濟深。 亦作養。漢典考證:〔《說文》水出隴西氐道。〕 謹照原文氐改柏。 考證:〔《說文》水出隴西氐道。〕 謹照原文氐改柏。
【酒船】“酒舩”。1.供客人饮酒游乐的船。《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唐羊士谔《林馆避暑》诗:“池岛清阴里,无人泛酒船。”金赵沨《西域观水》诗:“安得酒舩常拍浮,四时甘味置两头。”清张笃庆《忆旧》诗:“落花无语归春水,弱絮多情上酒船。”2.即酒杯。宋王谠《唐语林·豪爽》:“忽一少年持酒船唱曰:‘今日宜以门族官品自言。’”宋朱敦儒《减字木兰花》词:“痛饮何言,犀筯敲残玉酒船。”参见“酒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