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边疆,暴雨狂风无处藏
诗句 | 读音 |
---|---|
没边疆 | 平仄:平 平 平 拼音: 2|4biān jiāng |
暴雨狂风无处藏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一唐 拼音: bào yǔkuáng fēngwú chǔcáng|zàng |
没边疆,暴雨狂风无处藏释义
【没】〔古文〕歿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勃切,音歿。《說文》沈也。又盡也。《詩·小雅》曷其沒矣。《傳》沒,盡也。《疏》言不可盡服也。又過也。《禮·坊記》君子不以美沒禮。《疏》沒,過也。不可以財物豐多,華美其事,沒過於禮。又貪也。《晉語》不沒爲後。又乾沒。《史記·酷吏傳》張湯始爲小吏乾沒。《註》如淳曰:得利爲乾,失利爲沒。正義曰:乾沒,謂無潤澤而取他人也。又曰:陽浮慕爲乾,心內不合爲沒。又水名。《山海經》太水東南流,注于沒水。《水經注》作役水。又《孫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水曰沒,井曰烏沒,熟水曰泥根沒
【边疆】亦作“边壃”。亦作“邉疆”。1.靠近国界的领土。《左传·昭公十四年》:“好於边疆,息民五年,而后用师,礼也。”《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从孝文皇帝亡来,免得塞庭无事,汉家将作,你的的专知抄畧边壃,今日捉降,若生是?”唐杜甫《夏夜叹》:“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明何景明《漠将篇》:“飞符插羽募精强,连营列阵扫邉疆。”丁玲《杜晚香》:“保卫边疆,建设边疆。”2.边际。宋司马光《和范景仁西圻野老》:“蚕收百箔桑蔽野,麻麦极望无边疆。”
【暴雨】急的雨。《管子·小匡》:“时雨甘露不降,飘风暴雨数臻,五穀不蕃,六畜不育。”《清史稿·灾异志三》:“即墨暴雨连绵,水与城齐,民舍倾頽无算。”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六章:“天色不知什么时候阴沉起来,一阵狂风过后,跟着来了一阵暴雨。”2.突然下大雨。《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於是暴雨,既霽而螟虫自销,百姓称曰神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沮水》:“山之东有滥泉……阴雨无时,以秽物投之,輒能暴雨。”宋王得臣《麈史·古器》:“应山平靖关之南,涧水盘紆,随山而行。忽一日暴雨,村民得小鼎於涧侧。”3.我国气象部门一
【狂风】。唐杜甫《绝句漫兴》之九:“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恨无情捲地狂风刮,可怎生偏吹落我御苑名花。”《说岳全传》第六十回:“那怪不慌不忙,弄一阵狂风,将沥泉枪摄去,钻入水底,霎时风平浪息。”
【无处】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赵岐注:“我在齐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高诱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颜师古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
【藏】〔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又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又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又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又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說文》《漢書》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