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简介

梅尧臣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

以宣城古名宛陵,古人世称梅宛陵。

以从父荫为桐城、河南、河阳主簿,历知德兴、建德、襄城。

皇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

嘉祐五年卒,年五十九。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有《宛陵集》六十卷。

《全宋词》收录其词二首。

梅尧臣相关资料

梅尧臣轶事典故

在一次进士考试时,尧臣为考官,辅助主考官欧阳修阅卷,发现了苏轼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惊为天人,并推荐苏轼的试卷给欧阳修批阅。欧阳修颇惊其才,但是试卷糊名,欧阳修认为很有可能是弟子曾巩所写,但为了避嫌,于是将此卷取为第二。事有碰巧,欧阳修取为第一的卷子,恰好是曾巩所写。

梅尧臣梅公亭

梅公亭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历代五建五修梅公亭,至“文革”时被毁,今仅存遗址,现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至是个老茶区,早在唐代官港的茶叶就火暴商邦,白居易笔下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指的就是当时隶属于浮梁地区的官港。 梅公对东至的茶叶推崇备至,不仅著有《南有佳著赋》,且又作诗曰:“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把茶叶与池莲并为建德之美。所以,北宋以后建德的… 详细介绍

梅尧臣评价

他的创作活动开始於一○三一,直到他临死的那一年为止,前后整整三十年,留下一部《宛陵先生文集》,共六十卷,约二千九百首,包括诗歌、散文、赋,此外还有不在集内的诗、词各一首。他三十岁的那一年,在河南县主簿任内的时候,和欧阳修、尹洙发动一次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虽然后来欧阳修得到更大的声望,但是在发动之初,尧臣无疑地占有领导的地位,北宋诗人如欧阳修、和稍后的王安… 详细介绍

梅尧臣介绍

梅尧臣是中国北宋诗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官属。中年后赐同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梅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其早期诗歌创作,曾受西昆诗派影响,后诗风变化,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反对浮艳空泛。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 详细介绍

梅尧臣生平

据《至德县志》记载:梅尧臣北宋景佑元年至五年(1034年-1038年)任建德县令,居官清廉正直。去官后,人民缅怀他,把县城改称梅城,并于其官舍西偏,为梅公堂以祀之,后又在梅城后面的白象山半山坡上建起了一座梅公亭以慰其景仰之思,又得以登临之美。梅公亭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元至正二年(1342年)、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三次重建,民国七… 详细介绍

梅尧臣的热门古诗

昨於发运马御史求海味马已归阙吴正仲忽分饷黄鱼鲎酱鮆子因成短韵

前欲淮南求海物,缄书未发报还台。陆机黄耳何时至,罂品分传事按杯。

李士元学士守临邛日有谷一茎九穟者数本芝数本莲花连叶并蒂者各一本因赋之

临邛传瑞物,太守在郡时。既多九穟谷,复有三秀芝。芝以保万寿,谷以丰东菑。更看芙容叶,并蒂照清池。

和永叔六篇其四禁中鞓红牡丹

与公同是洛阳客,今日论年皆作翁。一见此花知有感,衰颜不似旧时红。

除夕与家人饮

莫嫌寒漏尽,春色来应早。风开玉砌梅,薰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个里催,清镜宁长好。

闻禽

禽鸣脱破裤,定无新易故。此语莫相讥,善贫知有素。

梅尧臣的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