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广陵公,风政传道路

美哉广陵公,风政传道路

诗句读音
美哉广陵公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měizāiguǎng línggōng
风政传道路平仄:平 仄 平 仄 仄
韵脚:去十一暮
拼音: fēng zhèngchuán dàolù

美哉广陵公,风政传道路释义

【美】《廣韻》《集韻》《韻會》無鄙切,音眯。《說文》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註》羊大則美,故从大。《五經文字》从犬从火者,譌。《詩·召南·甘棠序》美召伯也。《疏》善者言美,惡者言刺。又《廣韻》好色。《詩·邶風》匪女之爲美。《傳》非爲其徒說美色而已。又《正韻》嘉也,好也。又《韻補》叶明祕切。《劉向·九歎》揚精華以眩耀兮,芬郁渥而成美。結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夷音異。 《玉篇》或作媺。

【广陵】见“广陵散”。

【公】〔古文〕《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又《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又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又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又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

【风政】政治。《后汉书·滕抚传》:“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静致治”刘孝标注引《江惇传》:“山遐为东阳,风政严苛,多任刑杀,郡内苦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宁在豫章,遣十五议曹下属城,採求风政;并吏假还,讯问官长得失。”2.指政绩。《后汉书·李固传》:“天下喁喁,属望风政。”《宋书·良吏传·阮长之》:“前后所莅官,皆有风政,为后人所思,宋世言善治者,咸称之。”《北史·元颢传》:“﹝顥﹞据有都邑,号令自己。天下人情,想望风政。自谓天之所授

【传道】1.转述;传说。《楚辞·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作铜雀臺”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载三国魏曹操《十二月己亥令》:“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唐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三:“传道东柯谷,淡藏数十家。”元傅若金《书南宁驿》诗:“也知文德能柔远,传道新恩欲罢征。”2.指传说之事。《周礼·夏官·训方式》:“诵四方之传道。”郑玄注:“传,世世所传説往古之事也。”3.儒家谓传授圣贤之道。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清戴名世《樊川书院碑记》:

【路】《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又《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又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