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恩置三馆,寒灰忽光焰

蒙恩置三馆,寒灰忽光焰

诗句读音
蒙恩置三馆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mēng|méng|měngēnzhìsān guǎn
寒灰忽光焰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去五十五豔
拼音: hán huīhūguāngyàn

蒙恩置三馆,寒灰忽光焰释义

【蒙】《唐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濛。《爾雅·釋草》蒙,王女也。《註》女蘿別名。又《詩傳》唐蒙,菜名。又大蒙,藥名。《管子·地員篇》羣藥安生,小辛大蒙。又《易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書·洪範傳》蒙,隂闇也。又《左傳·昭元年》又使圍蒙其先君。《註》欺也。又《左傳·昭十三年》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註》裹也。又《前漢·宣帝紀》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註》冒也。又《書·伊訓》具訓于蒙士。《疏》謂蒙稚,小之稱。又《詩·秦風》蒙伐有苑。《傳》蒙,討羽也。《箋》畫雜羽之文于伐。又縣名。《史記·老莊列傳》莊子者,

【恩】《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痕切,音蒽。《說文》惠也。从心因聲。《徐曰》因者,有所因也。因心爲恩。又愛也,澤也。又《廣韻》隱也,私也。又州名。漢合浦郡,唐立恩州。又河南恩州,本漢淸河郡地,宋改恩州。又姓。前漢燕祭酒恩茂。《風俗通》大夫成恩之後。又叶衣延切,音烟。《趙壹·窮鳥賦》鳥也雖頑,猶識舊恩。內以書心,外以告天。

【置】〔古文〕《廣韻》陟吏切《集韻》《韻會》竹吏切《正韻》知意切,音智。《說文》赦也。《註》徐鍇曰:从直,與罷同意。置之則去之也。又《玉篇》立也。《廣韻》設也。《書·說命》王置諸其左右。《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廢置,以馭其吏。《註》退其不能者,舉賢而置之祿。《前漢·周勃傳》不知置辭。《註》師古曰:置,立也。又《玉篇》安置也。又《廣雅》郵置,關驛也。《前漢·曹參傳》取狐父祁善置。《註》師古曰:置,若今之驛也。又《集韻》直吏切,音。樹也。周禮,凡試廬事,置而搖之。

【三馆】1.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西京杂记》卷四:“平津侯(公孙弘)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閤,营客馆,以招天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贤,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2.唐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宋因之,三馆合一,并在崇文院中。宋郑樵《通志·总序》:“欲三馆无素餐之人,四库无蠹鱼之简,千章万卷,日见流通。”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3.宋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见《宋史·选举志三》。

【寒灰】1.犹死灰。物质完全燃烧后留剩的灰烬。《三国志·魏志·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燋烂,起烟於寒灰之上,生华於已枯之木。”金元好问《甲午除夜》诗:“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復燃。”柯灵《<阿英散文选>序》:“这笑容使我想到一盆雪白的寒灰,煨着晕红的烬余的炭火,用它最后的生命在向人输温送暖。”2.比喻不生欲望之心或对人生已无任何追求的心情。五代齐己《答无愿上人书》诗:“郑生驱蹇峴山迴,传得安公好信来。千里阻修俱老骨,八行重叠慰寒灰。”宋陆游《余年四十六入峡忽复二十三年感怀赋长句》:“已把痴顽敌忧患,不劳团扇

【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笏。《說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晏子春秋·齊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又《廣韻》倏忽也。《爾雅·釋詁》盡也。《註》忽然盡貌。《左傳·文五年》臯陶庭堅,不祀忽諸。又滅也。《詩·大雅》是絕是忽。《傳》忽,滅也。又《集韻》輕也。一蠶爲一忽,十忽爲一絲。《劉德曰》忽,蜘蛛網也。又慢忽也。《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忽崔駰。又忽荒,空無著也。《賈誼·服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又姓。明有忽忠,忽明。又通作曶。《前漢·揚雄傳》時人皆曶之。《註》與忽同。又仲忽,人名。《前漢·古今

【光】〔古文〕炗《唐韻》古黃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黃切,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又《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又諡法,能紹前業曰光。又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又《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

【焰】《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以贍切,音豔。《玉篇》光也。《廣韻》本作爓。《集韻》亦作炎。互詳炎,爓二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