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财能道封建,孔子已不言鸿荒

孟轲财能道封建,孔子已不言鸿荒

诗句读音
孟轲财能道封建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mèng kēcái néngdàofēng jiàn
孔子已不言鸿荒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kǒng zǐyǐbù yánhóng huāng

孟轲财能道封建,孔子已不言鸿荒释义

【财能】才能,知识和能力。财,通“才”。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知》:“不仁而有勇力财能,则狂而操利兵也。”

【道】〔古文〕衟《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又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又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又當道,草名。《博雅

【封建】大立。《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毛传:“封,大也。”郑玄笺:“则命之于小国,以为天子,大立其福。谓命汤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2.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备。《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孔颖达疏:“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秦统一中国,废

【孔子】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人。《论语》一书,记有他的谈话及与门人的问答。

【已】《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又《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又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又《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又《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又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又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

【不言】1.不说。《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晋孙绰《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唐韩愈《秋怀诗》之九:“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管子·心术上》:“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南史·王俭传》:“所以得厝私怀,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3.不料。唐宋之问《桂阳三日述怀》诗:“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鸿荒】太古,混沌初开之世。汉扬雄《法言·问道》:“鸿荒之世,圣人恶之。”南朝宋鲍照《石帆铭》:“在昔鸿荒,刊启源陆;表里民邦,经纬鸟服。”宋陆游《游武夷山》诗:“巢居寄千仞,鸿荒想羲轩。”郭沫若《创造者》:“我要高赞这最初的婴儿,我要高赞这开辟鸿荒的大我。”2.边远荒僻之地。唐李白《明堂赋》:“点翠綵于鸿荒,洞清阴乎羣山。”王琦注:“鸿荒,大荒也,谓旷远之地也。”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