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宽相济理,古语六经存

猛宽相济理,古语六经存

诗句读音
猛宽相济理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měngkuānxiāng jìlǐ
古语六经存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二十三魂
拼音: gǔ yǔliù jīngcún

猛宽相济理,古语六经存释义

【猛】〔古文〕《唐韻》莫杏切《集韻》《韻會》《正韻》母梗切,音蜢。《說文》健犬也。又氏,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鋋猛氏。《註》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如熊而毛淺,有光澤,名猛氏。又《玉篇》健也。《廣韻》勇猛。《禮·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又《玉篇》嚴也。《左傳·昭二十年》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又《玉篇》惡也,害也。《禮·檀弓》苛政猛于虎。又虎猛縣,屬西河郡。猛陵縣,屬蒼梧郡。皆見《前漢·地理志》。又山名。《淮南子·地形訓》汝出猛山。又姓。《廣韻》左傳晉大夫猛獲之後。

【宽】〔古文〕完《唐韻》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枯官切,平聲。《說文》屋寬大也。从宀莧聲。莧音桓,今文省作寬。一曰緩也。《廣韻》愛也,裕也。又舒也。《易·乾卦》寬以居之。《詩·衞風》寬兮綽兮。《註》寬,宏裕也。又《書·舜典》敬敷五敎在寬。又《增韻》不猛也。《書·大禹謨》臨下以,御衆以寬。又《君》寬而有制,從容以和。《左傳·昭二十年》子產謂子大叔曰: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又曰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又緩也。《史記·韓非列傳》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冑之士。又宥也。《史記·廉頗列傳》鄙賤之人,

【相济】1.互相帮助、促成。《易·序卦》“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晋韩康伯注:“则各有所畜,以相济也。”晋刘琨《劝进表》:“臣闻昬明迭用,否泰相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多方相济,委曲相通。”2.互相调济。《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文汇报》1985.3.10:“他的弹唱,沙而明亮,高而浑厚,刚柔相济,轻重有致。”

【理】《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里。《說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覽冥訓》夏桀之時,金積折廉,璧襲無理。《註》用之煩數,皆鈍而無文。又《說文徐註》治玉治民皆曰理。《書·周官》論道經邦,燮理隂陽。《前漢·循吏傳》政平訟理。又《玉篇》正也。《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註》理,正也。又《玉篇》道也。《廣韻》義理。《易·繫辭》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記·平原君傳》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詘。《皇極經世》天下

【古语】1.指古代流传下来的格言警句。《汉书·韩安国传》:“是以古之人君谋事必就祖,发政占古语,重作事也。”唐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古语有之:‘白头如新,倾盖若旧。’”《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真真‘十哑九聋’,古语不谬!”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谷贱伤农’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2.古代语言。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宋苏轼《病中夜读朱博士诗》诗:“古语多妙寄,可识不可夸。”元黄溍《日损斋笔记·辩经》:“世人好用古语而不详其文义,若此类者极多。

【六经】儒家经典。《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颜师古注:“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汉以来无《乐经》。今文家以为“乐”本无经,皆包含于《诗》、《礼》之中;古文家以为《乐》毁于秦始皇焚书。参见“六艺”。汉

【存】〔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尊切,音蹲。《爾雅·釋詁》存,在也,察也。《疏》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存卽在也。《易·繫辭》成性存存。《孟子》操則存,舍則亡。《禮·祭義》致愛則存。《註》孝子致極愛親之心,則若親之存也。又《說文》恤問也。《禮·王制》八十月告存。《集說》告猶問也,君每月使人致膳,告問存否也。又《月令》養幼少,存諸孤。又省也。《周禮·天官》大喪存奠彝。《註》欲見其所奠彝朝夕存省之意也。又叶昨先切,音前。《楚辭·遠遊》壹氣孔神兮,於中夜存。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又叶匠鄰切,音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