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茸丰草萎,剥落乔木古
蒙茸丰草萎,剥落乔木古释义
【剥落】。《汉书·五行志中下下》:“今十月也,李梅当剥落,今反华实,近草妖也。”唐李白《襄阳歌》:“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上边佛像也剥落破碎,不成模样。”钱锺书《围城》五:“只见剥落的白粉壁上歪歪斜斜地写着淡墨字。”2.流落。唐韩偓《海山记》:“目断平野,千里无烟,万民剥落,莫保朝昏。”3.谓免去官职。《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邕素负美名,频被贬斥,皆以邕能文养士,贾生、信陵之流,执事忌胜,剥落在外。”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一折:“小二哥,你好乔,听的得了官,
【乔木】1.高大的树木。《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唐张乔《题友人林斋》诗:“乔木带凉蝉,来吟暑雨天。”郭沫若《芍药及其他·影子》:“我手栽的那株大山朴,怕已经长成乔木了。”2.《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赵岐注:“所谓是旧国也者,非但见其有高大树木也,当有累世修德之臣,常能辅其君以道,乃为旧国可法则也。”后因以“乔木”为形容故国或故里的典实。《文选·颜延之<还至梁城作>》诗:“故国多乔木,空城凝寒云。”李善注:“《论衡》曰:‘观乔木,知旧都。’”明高攀龙《
【古】〔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蒙茸】貌。《史记·晋世家》:“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裴駰集解引服虔曰:“蒙茸以言乱貌。”《文选·扬雄<甘泉赋>》:“蚩尤之伦,带干将而秉玉戚兮,飞蒙茸而走陆梁。”吕延济注:“蒙茸、陆梁,乱走皃。”清邵长蘅《城根妇》诗:“彼何者妇,椎髻蒙茸。”2.葱茏。唐罗邺《芳草》诗:“废苑墙南残雨中,似袍颜色正蒙茸。”《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只见万山叠翠,草木蒙茸,正不知那一条是去路。”清魏际瑞《诸葛公墓》诗:“定军山下柏蒙茸,旷古精诚在此中。”3.指葱茏丛生的草木。宋苏轼《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
【丰】〔古文〕〈〉《集韻》符風切,音馮。丰茸,草盛貌。《說文》从生,上下達也。《徐曰》艸之生,上盛者,其下必深根也。毛氏曰:凡邦夆峰豐等字从此。又容色美好貌。《詩·鄭風》子之丰兮。 《六書正譌》俗作丰,上畫从丿者,非。(豐)〔古文〕《唐韻》敷戎切《集韻》《韻會》敷馮切,音酆。《說文》豆之豐滿者也。一曰器名,鄕飮酒有豐侯,亦謂之廢禁。《陸佃云》似豆而。《海錄碎事》《射禮》:置豐於西階。古豐國之君以酒亡國,故以爲罰爵,圖其人形於下寓戒也。《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豐。《註》將飮不勝者,設豐所以承其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