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异姓王,负担此乡县

缅怀异姓王,负担此乡县

诗句读音
缅怀异姓王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陽
拼音: miǎn huáiyì xìngwáng|wàng
负担此乡县平仄:仄 平 仄 平 仄
拼音: fù dāncǐxiāngxiàn|xuán

缅怀异姓王,负担此乡县释义

【缅怀】遥想;追念。晋陶潜《扇上画赞》:“缅怀千载,託契孤游。”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岳侯追封》:“缅怀英概,申畀愍章。”明林鸿《感秋》诗:“缅怀古哲人,信与大运并。”阿英《回忆杜国庠同志的文学活动》:“追念亡友,缅怀先烈,将怎样的加倍努力,才能无负于党的期望,并无愧于心祝死者的安眠啊!”

【异姓】1.不同姓。亦指不同姓的人。《书·旅獒》:“王乃昭德之致於异姓之邦。”《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高祖弟子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张叔夜﹞领兵勤王京师,拜枢密,以不肯推戴异姓,取过军前,饮恨而薨。”明沉德符《野获编·释道·道士取妻》:“科臣执奏,谓荫叙无及异姓之例。”2.指姻亲。《左传·隐公十一年》:“周之同盟,异姓为后。”郑玄注:“庶姓,无亲者也;异姓,昏姻也。”《诗·小雅·伐木》“兄弟无远”唐孔颖达疏:“礼有同姓、异姓、庶姓。同姓,揔上王之同宗,是父之党也;

【负担】儋”。1.背负肩挑。《淮南子·氾论训》:“乃为靻蹻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楺轮建舆,驾马服牛,民以致远而不劳。”《汉书·食货志下》:“时又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餽饟。”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每逢二、四、七、十的场期,乡里人负担着自己的货物到街上来贩卖。”2.对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的谦称。《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羈旅之臣,幸若获宥。及於宽政,赦其不闲於教训,而免於罪戾。弛於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宋司马光《为文相公许州谢上表》:“避辞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县】《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涓切,音懸。《說文》繫也。《註》徐鉉曰:此本是縣挂之縣,借爲州縣之縣。今俗加心,別作懸,義無所取。《易·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詩·周頌》應田縣鼓。《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位。《儀禮·燕禮》樂人縣。《左傳·成二年》曲縣繁纓以朝。《前漢·高帝紀》縣隔千里。又《廣韻》黃練切《集韻》熒絹切,音炫。《正韻》形甸切,音現。《釋名》縣,懸也,懸係于郡也。《廣韻》古作寰。楚莊王滅陳爲縣,縣名自此始。《周禮·天官·大宰》邦縣之賦。《註》邦縣四百里。又《地官·小司徒》四甸爲縣。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