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哉方伯职,力拯邻邦危

勉哉方伯职,力拯邻邦危

诗句读音
勉哉方伯职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3zāifāng bózhí
力拯邻邦危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五支
拼音: lìzhěnglín bāngwēi

勉哉方伯职,力拯邻邦危释义

【勉】《唐韻》亡辨切《集韻》《韻會》《正韻》美辨切,音免。《說文》强也。从力,免聲。《廣韻》勖也,勸也。《增韻》勤也。《禮·表記》使民有所勸勉,愧恥以行其言。又通作免。《前漢·薛宣傳》宣因移書勞免之。又《谷永傳》閔免遁樂。《註》師古曰:閔免,猶黽勉也。

【方伯】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礼记·王制》:“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史记·周本纪》:“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裴駰集解引郑司农曰:“长诸侯为方伯。”《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唐韩愈《送许使君刺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清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荐章交上,升任黔中廉访使,旋升方伯,改授云南巡

【职】《廣韻》之弋切《集韻》《韻會》質力切,音織。《說文》記微也。《徐曰》國有六職,皆主記事之微也。《增韻》執掌也。《爾雅·釋詁》職,主也。《博雅》職,事也。《書·周官》六卿分職,各率其屬,以倡九牧。《周禮·天官·大宰》九曰閒民,無常職。《註》謂無事業者。《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註》職,主也。志,旗幟也。謂掌旗幟之官也。又《爾雅·釋詁》職,常也。又貢也。《左傳·襄二十八年》共其職貢。《淮南子·原道訓》海外賓伏,四夷納職。《註》職,貢也。又專也。《詩·大雅》民之罔極,職涼善背。《註》專由小人,名爲直

【力】〔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林直切,陵入聲。《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增韻》筋,力氣所任也。《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又勤也。《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註》師古曰:力,勤也。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註》力,猶務也。又《後漢·

【拯】《唐韻》《集韻》蒸上聲。《韻會》《正韻》之庱切,讀與整同。救也,助也。《增韻》援也。《左傳·宣十二年》目于眢井而拯之。又舉也。《易·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註》隨謂趾也。《集韻》本作抍。或作承。又作氶。《韻會》或作。詳抍字註。

【邻邦】亦作“隣邦”。1.相邻的国家。《韩非子·说林上》:“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明费信《星槎胜览·东西竺》:“田瘠不宜稼穡,岁藉隣邦淡洋米穀以为食。”清薛福成《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若中国既失藩属於前,又蹙边境於后,非特为邻邦所窃笑,亦恐启远人之覬覦。”2.指相邻的地区。宋俞文豹《吹剑录》:“工役则募之邻邦,特厚酬庸之值。”元吾丘衍《送翼之回吴》诗:“三吴亦邻邦,一水非远程。”

【危】〔古文〕《唐韻》魚爲切《集韻》《韻會》虞爲切,僞平聲。《說文》在高而懼也。从厃,人在厓上,自卪止之也。《徐曰》孝經,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故从卪。《玉篇》不安貌。《廣韻》疾也。隤也,不正也。又《禮·儒行》有比黨而危之者。《註》危,欲毁害之也。又屋棟上也。《禮·喪大記》升自東榮,中屋履危。《疏》踐履屋棟高危處。又《韻會》宿名。三星。《左傳·襄二十八年註》武之宿,虛危之星。又《書·禹貢》三危旣宅。《韻會》三峗,山名。通作危。漢典考證:〔升自東榮,中屋危。〕 謹照禮記原文,危上增履字。 考證:〔升自東榮,中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