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大海途,悠悠吴江岛
渺渺大海途,悠悠吴江岛释义
【悠悠】1.思念貌;忧思貌。《诗·邶风·终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郑玄笺:“言我思其如是,心悠悠然。”《后汉书·章帝纪》:“中心悠悠,将何以寄?”唐乔知之《定情篇》:“去时恩灼灼,去罢心悠悠。”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心绪悠悠,不明白这场迤逗。”2.辽阔无际;遥远。《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毛传:“悠悠,远意。”晋陶潜《饮酒》诗之十九:“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康有为《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万里别离难。”3.久长;
【吴】俗吳字。《吳志·薛綜傳》無口爲天,有口爲吴。《正字通》此借字形爲諧語,非吴字本義。《正韻》吳字註亦作吴,非。(吳)〔古文〕《唐韻》午胡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吾。國名。《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蠻,自號句吳。《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國,十二年,更名吳。 亦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又《說文》郡也。《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
【江】《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
【渺渺】1.幽远貌;悠远貌。《管子·内业》:“折折乎如在於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尹知章注:“渺渺,微远貌。”宋王安石《忆金陵》诗之一:“想见旧时游歷处,烟云渺渺水茫茫。”《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薄暮凴栏,渺渺暝曚,数重山色。”周恩来《雨后岚山》诗:“登高远望,青山渺渺,被遮掩的白云如带;十数电光,射出那渺茫黑暗的城市。”2.微弱貌;藐小貌。唐许浑《尝与故宋补阙秋夕游练湖南亭今复登赏怆然有感》诗:“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唐袁参《上中书姚令公元崇书》:“则参请以翳翳之身,渺渺之命,
【大海】广阔的海洋。2.指大的容器。《红楼梦》第二六回:“薛蟠执壶,寳玉把盏,斟了两大海。”《红楼梦》第二八回:“这么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海,发一个新令,有不遵者,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典
【途】《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玉篇》路也。《廣韻》道也。又通作涂、塗。《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論語》遇諸塗。又叶徒故切,音度。《張衡·思賦》雲師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途。轙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輅。